農村里種地一年到頭其實也就農忙的時候事情多,其余時候地里莊稼也就除除草防一下野豬啥的。
要是能在農閑的時候,給村里找個個外收入,那就最好不過了。
農村人勤快,一塊錢一樣是掙得。
“走吧,路上慢慢看,其實看下這里環境和條件,山上值錢的東西多著呢,只不過你們不認識,也沒有銷路,以后你們按著找東西,我來收,保證給你的價格不會低了。”
能有額外收入,他自然樂意掙。
一行人又開始了趕路。
終于臨近中午的時候,總算是到了村子里。
村落房屋高高矮矮沒有一絲規律可言,全部依山而建。
房屋也全是土墻房,屋頂甚至鋪的都不是瓦片,而是修整過的石片。
大小不一的石片代替了瓦,勉強可以起到擋雨的作用而已。
遇到大雨,還是該漏的漏。
“到了,劉先生,這就是我們棗山村,前面那邊就是我家了,快進去歇歇腳,我已經讓家里那口子做好飯了。”
王林很興奮的拉著劉蠻,就要往他家里走。
“老王回來了,你帶的這些都是誰啊?面生的很嘞。”
路邊,一土墻房門檻處,正對著一個衣著破舊,身形干瘦正抽著旱煙的老農。
看起樣子跟王林很熟絡。
老農腳上穿的也是解放鞋,這鞋子便宜,十五塊錢一雙,橡膠底還不開膠,干農活穿最是合適。
這里家家戶戶都是穿這種鞋子,之前在鎮上學校的時候,有些孩子都是穿著不合腳的解放鞋。
“老李這些是來幫咱們的大善人!晚點跟你說,我先帶他們去我家歇腳!這一路可把他們累壞了。”
王林用這方言,吐字模糊很快的回了句,然后繼續滿臉熱情洋溢的招呼劉蠻幾人。
這時朱領隊又看到了對面山上,紅艷艷的一片矮樹,頓時又是一樂:“我算是知道你們這里為啥叫棗山村了,這么多茱萸啊。”
幾乎一小片山的茱萸結了果,很是好看。
這玩意長的跟枸杞差不多,紅艷艷的,遠遠的看去那一小片山都是紅綠相間好看的很。
王林撓撓頭:“啥是豬魚?你說的那個紅棗嘛?我們喊的棗皮。”
茱萸在這邊方言叫的是棗皮,也的確是因為這一小片茱萸,所以這里從一開始有人后,就叫了棗山村。
朱領隊搖頭,遺憾的說道:“空守寶山不自知,茱萸也是中草藥,現在四十多塊錢一斤,你們這么大一塊每年少說能賣幾萬了。”
王林一愣吃驚的指著那一片茱萸問道:“這個也能賣錢?!我們都不知道啊!這邊也沒人收,所以每年都是浪費掉的,哎呦喂!真可惜啊!”
一聽一年能賣幾萬,王林悔的腸子都疼,這都是錢啊,棗山村在這都上百年了,從他小的時候這片茱萸就存在,也就覺得好看而已。
哪知道還能賣錢,這要是每年都拿去賣了,那還要求別人幫忙修路,自己都能修好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