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有這么多兵馬?
當然是早就候在不遠處的南燕大軍,和韓志義的那五萬私兵!
至于這兩撥兵馬,為何會在一處,那還得從文楚嫣拿到私兵信物那時說起。
雖說按照規矩,誰持信物,聽命于誰。但能被韓志義選中成為私兵的人,自然也都清楚的知曉,自己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所以正常情況下,他們是認信物,可若是信物不在韓志義的手中時,他們認得,就是韓志義了!
這也正是為什么,當初韓志義,會那么輕易的,將信物交給文楚嫣的原因。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文楚嫣在拿到信物的第一時間,便去了南村,直接將這五萬兵馬,全部調出,讓寧谷帶著人,暫時并入了南燕的二十萬大軍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杜絕這些人聚眾起異心,文楚嫣特意命其,將五萬兵馬,全部打散,化整為零。
五萬兵馬,不多不少,但若是散在二十萬人中,就不會有多顯眼了。
并且,散在其中,若是有絲毫異動,南燕的兵將便會發現,及時上報處置。
所以文楚嫣這個辦法,幾乎是最大程度杜絕了,這五萬兵馬叛變的可能。
景國那邊兒,吸引北庸和韓志義的絕大部分注意力。
南燕兵馬,則趁機攻打宕西,自然手到擒來。
如今,上岱、壽西、宕西三城,形成一道長矛,直直扎入北庸腹地。
如今景舒珩手握七十余萬大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除非北庸能再派出,八十萬左右的兵馬,才能與之抗衡,否則,只有國破人亡,和俯首稱臣這兩個選擇!
可北庸有這么多兵馬嗎?
顯然是沒有的。要知道,北庸最多,也就七十余萬兵馬,之前派出三十五萬,幾乎是整個北庸一半兵力,原以為,即便不能攻破山海關,逐鹿中原,至少也能給景國一些威脅。
哪曾想,竟被景舒珩聯合文楚嫣,算計的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如今北庸便是舉國之力,最多也就只能再調四十萬兵馬,并且這四十萬其中,還得包括被景舒珩打退的兵將。
四十萬對七十余萬,便是傻子,也能猜到最后的戰果是什么。
北庸,完了。
攻破宕西之后,景舒珩并未貿然北上,進入草原,而是牢牢占據宕西,將長矛的利刃,狠狠刺入北庸腹地,橫亙于此,讓他們想拔拔不出,想忍,忍不了。
而宕西守尉府內,景舒珩與文楚嫣、燕承允、滿成仁等一眾首要將領,正坐于會客廳內。
午后的日頭,已經不如前一個時辰那般耀眼,雖依舊明媚,但已然有了頹勢。
已入寒天,便是白日,也沒多暖和,景舒珩的視線,一直落在跟前的沙盤之上,卻給文楚嫣塞了個手爐。
文楚嫣動作微頓,垂眸看去,只見一個攢金絲繡鴛鴦的爐套內,正是一個鎏金七彩手爐。
看其做工精細的程度,明顯是特意準備的。
嘴唇微動,但文楚嫣什么都沒說,同樣抬眸,看著跟前的沙盤。
天兒實在是有些冷,燕承允手上那把,原本做裝飾用的搖扇,已經被賀予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