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么說,并非文楚嫣自作多情,覺得景舒珩一定會找她,畢竟她早已直白說過,她不會為了景舒珩,選擇束縛自己。
她只是怕景舒珩心有不甘,糾纏不休。
畢竟,景舒珩是手握重權的親王,一旦他惱羞成怒,拿權勢來壓,文楚嫣便是有通天之能,也無對抗之力。
所以,她選擇在景舒珩最愛自己的時候,借著他的情誼,為自己換來脫身的機會。
而景舒珩那邊兒,自然不知,那日發生的事情,雖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文楚嫣的順水推舟。
當然,即便他知曉了,也只會怪自己失去理智,做出錯事,給了文楚嫣名正言順,離開他的理由。
此時,他正全力趕路,但奈何身上有傷,騎不得馬。并且景柏蘊的身子,也算不上好,只能壓下急切,日夜兼程。
一連半月,一病一傷兄弟二人,終于踏上了京城的地界。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六子,已經到達城南莊子。
那日文楚嫣被迫假死脫身之后,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但好在,她在兵變之前,便已經把一切安排妥當。
假死之事,雖為景舒珩之意,但到底有春桃和六子相助,所以倒是不曾出什么岔子。
當時韓家父子謀反的消息,傳入京城后,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但好在景舒珩及時力挽狂瀾,以至于有驚無險。
北疆大軍穩定之后,朝廷也開始對謀反之事清算。
韓家父子皆于北疆,一個身亡,一個被俘,倒是無需朝廷動手,韓冬之妻也自焚而亡,但韓家其他宗族,尚還在京城,朝廷自然不會放過,很快,雷霆之威便隨著圣旨降下。
韓家所有成年男子,一律斬首示眾;未滿十三者,處以墨刑,與女子一同,降為官奴。
一夕之間,鐘鳴鼎食的功勛世家淪為罪臣,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值得一提的是,因丞相文崇,與韓家乃是姻親關系,受連帶之責,直接削籍被廢,黜為庶民。
消息一出,百官議論紛紛,其中不乏有人暗自覺得,皇上處罰太過,畢竟大理寺詳查,文崇并未參與謀反,不該被貶的如此徹底。
但有些心思活絡的,對這個結果卻不意外。
其實,從文崇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韓冬時,有人便已經預料到了今日之禍。
要知道,‘自古文武不結親’可并非說說而已,朝堂講究制衡之術,絕不會允許勾結、攬權的情況發生。
歷朝歷代,即便是皇子,因此而犯了皇帝忌諱的,都數不勝數,更何況他只是一介朝臣?
尤其文崇還是文官之首,當時的韓家,更是身處高位,手握重權,本就極易引起皇權猜忌。結果他們不僅沒有謹小慎微,低調行事,甚至文崇還曾想過,要把自己另外一個女兒,嫁給珩王!
這擺明了,是壓根兒沒將皇權威懾放在眼里。
所以落得如今這個下場,只能說咎由自取。
當然,文家敗落,也并非全是這一個原因。
文崇與韓家結親,固然有拉攏韓志義的意思,身處朝堂,這算不得大錯。
但錯就錯在,他未能及時察覺韓家異動,并做出反應!
但凡他在韓家謀反之前,察覺到不對,及時有所行動,讓皇上看到丞相府的態度,他都不至于被削籍貶斥。
所以歸根結底,只能怪文崇自己識人不清,又貪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