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你再怎么舔這名京官兒也是沒用的。
這也是東漢二元君主制高度發達的原因。
哪怕是一個基層小吏,都習慣于直接向地方長官稱臣。
正是由于這套利益關系,陳登當然要幫甘寧說話。
因為處置了甘寧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反倒會使自己在淮南的威信大減。
相反,保住了甘寧,除了提高自己在淮南的威望以外。
付出的代價,也僅可能是開罪關羽罷了。
說難聽點,陳登也算是劉備的元從屬下了。
論級別,他作為征南將軍,本就是一統領一方的總司令。
同樣是司令,即便你有這個權力。
也不能隨便槍斃我的兵不是?
至少陳登是這樣想的。
希望大家各退一步,此事就此翻篇。
并且他還強調了,大家都是為齊王效力的,別把事情弄得太過復雜。
搞得兩邊人馬面子上都不好看。
“……哼。”
關羽一捋胡須,悶哼一聲響。
“兩軍交戰,各為其主。”
“殺死成何,本屬無奈。”
“今又殺其子,絕其人倫,此非之丈夫所為也。”
“況汝屬下乃生生將之虐殺乎?”
“此輩天性兇殘,早晚為患。”
“依某之見,不若將之就地正法,以警示三軍。”
以甘寧之武勇,射殺一個孩童,豈會一箭射不死?
適才他明明射了三箭,將那小孩生生虐殺而死。
這一點是令關羽最不能容忍的。
殺一小孩本就已十分過分,還是將他給虐殺而死的。
此行徑未免就太過殘暴了。
關羽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平日打仗,他都不習慣殺小兵,專挑大將來殺。
是因為他骨子里便同情弱者。
就拿收降于禁這三萬降軍來說。
我們常說古代殺俘不祥,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將領都喜歡殺俘虜?
比如曹操抓到的袁軍八萬人,直接扣一個“偽降”的帽子就全部坑殺了。
袁軍是不是真的假投降不好說,但曹操反正是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三萬不生產,還要人吃馬喂的降兵,無疑會成為關羽的一個巨大負擔。
為此,
關羽還專門去搶了孫權的糧食,因此惹惱孫權,為后來敗走麥城埋下伏筆。
不排除關羽收降降兵是想納為己用的原因,但關羽做事常常缺乏考慮是真的。
環境造就性格。
即便是這個位面的關羽。
那依然是,
曹操捧著,劉備慣著,李翊哄著,陳登讓著。
這是關羽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即便是劉備都已經開始做出改變,漸漸地去適應如今的職場生活。
而關羽仍舊保持著他身上的游俠氣,凡事都講究一個江湖義氣。
在江湖中,以實力為尊,能力強就是大哥。
這使得關羽把權力結構,簡單地理解成了下級就得聽上級的。
所以我可以肆無忌憚的放狠話,不用顧及屬下面子。
然而政治,恰好就是一個講臉面的游戲。
陳登在這方面,顯然要比關羽有經驗的多,當即開導他道:
“……今天下未定,斗將如甘寧者,甚為難得。”
“將軍宜容忍之,權為齊王大業。”
陳登開口齊王,閉口齊王,皆是勸關羽不用將這事兒太過放在心上。
其實這件事,在陳登看來很簡單。
甘寧想除掉后患無可厚非,你覺得失了面子。
那便由我這個征南將軍親自出面,帶著甘寧等眾一齊向你賠禮。
你再順坡下驢,饒恕甘寧。
如此一來,
你既保住了面子,又展示了自己的胸懷,收買了人心。
同時,還除去了一個隱患。
這不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嗎?
但關羽又哪里有那么多算計,他凡事只論是非。
正欲再開口時,趙云也已經率眾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