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各大媒體電視臺對雙方的首發陣容和陣型進行了分析,對比賽結果進行了猜測。
當然,除了支持霍芬海姆的球迷外,絕大多數“理智”的人都不會覺得霍芬海姆能戰勝拜仁慕尼黑奪冠,包括華人。
哪怕霍芬海姆在威斯特fa倫球場淘汰過多特蒙德,哪怕盧文斌至今保持著場場進球、而且場均進球數達到2個多的記錄。
固有的印象,讓人一看兩隊的名字,就自然而然的認為最后獲勝的肯定是拜仁慕尼黑了。
即使中國國內,盧文斌的粉絲和同胞球迷們大多數也預估的是拜仁慕尼黑奪冠,而盧文斌只要進個球,個人表現出色就行。
CCTV-5沒有直播這場德國杯決賽,但網絡上卻是有直播的。
到時候,來自中國的球迷和盧文斌的父母、親戚、同學、朋友,都能通過網絡直播收看有盧文斌參加的德國杯決賽。
第二天,4月19日,拜仁慕尼黑和霍芬海姆在白天分時段獲得了一部分熟悉球場的時間。
作為2006年德國世界杯的決賽舉辦場館,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可以容納75000名觀眾,比威斯特fa倫球場更大,更雄偉。
當然,這是中立場地,不是拜仁慕尼黑的主場,也沒有站席供拜仁球迷全程站立為球隊加油助威。
因此,在1/4決賽才見識過威斯特fa倫球場的盧文斌等人只是感嘆了一下比霍普球場大得多的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后,就投入了熟悉場地的訓練中。
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除了國際比賽外,普通聯賽用的足球場只要長度在90——120米之間、寬度在45米——90米之間,是長方形就可以。
因此,足球比賽中,很多足球場的長寬、大小都并不是固定尺寸的,有些球場大一些、有些球場小一些,草皮構成更是千變萬化。
所以,賽前才有一個熱身、熟悉場地的過程。
同時也是絕大多數球隊到客場比賽,發揮都會比主場差一些,有時候甚至看起來像兩支球隊,也就是所謂主場龍、客場蟲的原因。
不僅是來自客場球迷的壓力,還有場地的陌生感、球場尺寸的變化等等,都會引起部分球員的發揮失常,進而影響到整支球隊。
熟悉完場地后,就是等待比賽的正式開始了。
中午飯過后,就有來得早的球迷在球場外等候了。他們的下午飯,得在球場周圍的酒吧、餐廳解決,甚至就只買點零食填肚子就行了。
下午17點,球場提前兩小時開放入口,心急的球迷可以持票開始入場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球場座位慢慢被占完。
雖然這是中立場地,但畢竟是德國聯賽2008年決出的第一個重量級冠軍,現場看球的人是非常多的。
拜仁慕尼黑的球迷遍布全國,第一次參加德國杯決賽的霍芬海姆球迷也來得相當多,還有兩支球隊里那些足球明星的球迷,比如支持盧文斌的華人華僑和中國留學生等等。
自然,也少不了首都柏林當地的市民和許多只是單純來看冠軍爭奪戰的中立球迷,還有足協官員、明星政客等等。
因此,到臨近比賽開始的時候,整座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就被填得滿滿當當的了。
2007/2008賽季德國杯的最后一戰,拜仁慕尼黑VS霍芬海姆的德國杯決賽,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