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這個倒是劉楚安沒想到的。
這年頭,就沒有“服務型政府”這一說。
沒有任何領導會考慮劉弘毅說的這個問題。
國家能夠恢復高考,給大家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已經夠驚喜的了,別要求太多。
“爸,媽,你們看啊,這些年停止高考,積壓了多少高中畢業生?這次高考對年齡的限制很寬,應屆,往屆畢業生,甚至高中沒畢業的,都可以參加。”
“這就意味著,全國最少有幾百萬人會參加這次高考。”
“但國家百廢待興,各個高校的招生名額是有限的。所以這次考試,必定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我們楚州地區在這個方面,不占任何優勢。所以,這最后的一兩個月時間,必須要抓緊。我認為,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幫助他們復習功課,增加他們考上大學的機會。”
“爸,我們楚州,但凡多考一百個大學生,那對我們地區未來的發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年頭的大學生,大專生,乃至中專生,都不愁分配,國家包了。
只愁人才太少,絕不嫌多。
“人才競爭,從現在就要開始布局。”
劉楚安說道:“那你想過沒有,這些人考出去之后,不一定會分配回楚州工作。”
“那有什么關系呢?”
“他們在外地工作,也不能改變他們是楚州人的事實。”
“每個人都是有鄉土觀念的。他們以后出息了,必定會千方百計的照顧自己的家鄉人。我們楚州,以后要想大發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才有一切。”
“你想啊,如果有個老鄉在省里甚至是國家的部委工作,我們楚州以后要批什么項目,找到他們幫忙,是不是就要方便得多?”
“明清兩代,紹興師爺掌管國家庶政好幾百年,就是這個模式。”
劉弘毅侃侃而談。
這是他早就在籌劃的一件大事。
還有一層意思,他沒有明說。如果這個輔導工作,由艾高峰和劉楚安來主導,所有那些得過他們“恩惠”的知識青年,只要是考上了大學的,都會對他們有一份感激之情。
時機合適的時候,他們應該是不介意回報一番的。
這是多大的一筆“人情投資”?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二十年后,這些人身居要職,劉弘毅有事去求他們,說是艾高峰的女婿,劉楚安的兒子,他們要不要高看劉弘毅一眼吧?
更何況,劉弘毅極有可能,是他們之中很多人的“老師”。
是的,劉弘毅打算親自給他們授課。
雖然沒有挑明,但劉楚安顯然已經想到了這一點。
依舊還是陽溝干校革委會主任那個思路在延續。
路子走寬了啊。
“是這個道理……那你談一談,你具體的計劃怎么做?”
劉楚安自動切換到楚新縣委書記的身份來考慮問題了。
“開輔導班,開夜校。同時,盡量和各方面溝通協調,減少他們的工作量,這兩個月,讓他們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復習功課。”
“另外一點,就是馬上組織楚州一中和其他重點中學水平高的老師,趕緊編寫輔導教材。”
這個具體計劃,劉弘毅早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另外,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超級作弊器。
他參加的,本來就是77年的高考,很多考試題目,他都還有些印象。
當然,時隔五十年,要說能清晰地記得每一道題,那是扯淡。但大致方向還是有些記憶的。尤其是作文題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