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考上北都市大學的學生,基本上都聽過劉弘毅的課。
其中好幾位還聽過很多次。
對劉弘毅講課的水平,佩服得五體投地。
粗略地數了一下,加上他自己和艾小雨,同行向北的大學生,一共有十五人。其中男性九位,女性六位。年紀最大的是一位穿著工裝的男子,目測已經接近三十歲或者略有超過,身上還帶著濃郁的產業工人味道。最小的可能是艾小雨和另一位看上去也只有十六七歲,滿臉稚氣的小姑娘。
77年和78年高考,是最特殊的兩屆高考,從根本上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甚至是改變了整個家庭,整個家族的命運。
同班同學,年齡相差十幾歲十分正常。
最極端的例子,有年齡差距將近十七歲的。
在等車的過程中,劉弘毅“職業病”發作,對每一位同學的情況都進行了基本的了解。那位工裝男子名叫郝大明,已經滿了三十歲,是頂著年齡上限參加的高考。
此前是耐火磚廠的爐前工。
老三屆高中畢業生。
當年他剛好趕上國家取消高考,這一等就是十一年。
終于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三十歲的人,拉著劉弘毅的手,不斷表示感謝。
他報考的也是理科類,劉弘毅他們編纂的教材幫了他的大忙。而且劉弘毅在楚州一中講課的時候,他幾乎每節課都沒落下,是聽劉弘毅講課時間最長的學生。
這次高考也考出了很理想的成績,成功被北都工業學院錄取。
劉弘毅知道,北都工業學院就是著名的北都理工大學的前身,雙一流重點院校,在后世大名鼎鼎。
這位老學長將來的人生,肯定會發生翻天覆地般的巨大變化。
最小就是那位滿臉稚氣的小姑娘,名叫譚秋梅。
剛滿十七歲。
是來自楚新縣城郊區的孩子。
這個孩子的文科成績非常好,去年高考考了262分,在整個楚州地區的考生中排名前列,居然還是艾小雨的校友,同樣被北都師范大學錄取,不過她讀的是歷史專業。
想著這樣一個嬌小玲瓏,稚氣未脫的小姑娘,從今往后,就要藏身在汗牛充棟的故紙堆里,皓首窮經地做學問,劉弘毅就覺得有些好笑。
當然了,因為全國各地各單位到處都缺人才,最近這幾年的大中專畢業生,真正能夠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人并不太多,不少人一畢業之后就被各個單位搶走,干的都是和自己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工作。
就比如劉弘毅同志,他親筆填寫的錄取通知書,就是計算機專業,但他畢業之后,難道真的會去當碼農?
現在就已經瞄上他的單位,不說十幾個,最起碼好幾個是有的。
前段時間,連政研室那邊都給他寫了回信過來,主任親自向他發出了邀請,請他在合適的時候,去政研室作客,主任有些問題,想要和他當面探討。
言辭之間,就流露出想要招攬他的意思。
顯然對他那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概論)》非常的滿意。
這十幾個人里,也不是全部去北都上學的,其中五位,會在中途下車,前往其他城市。還有三位,則要在北都轉車,前往東北地區的學校。
只有七位的目的地是北都。
“同學們,是黨員和預備黨員的請舉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