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從未見過她對哪個新同學如此恭敬。
直接使用敬語。
劉弘毅急忙說道:“徐文心同學,老師稱呼,萬不敢當,大家都是學生……對了,你也在慶華大學嗎?”
高考結束之后,劉弘毅就回到科研所上班,和徐文心再沒有聯系。
但徐文心考了286分,是楚州地區理科“榜眼”,被慶華大學錄取,也在情理之中。
“是的,我不但在慶華大學,而且我們是同班同學。”
徐文心眼里閃耀著說不出的喜悅和開心。
“我們電子工程系,校本部這次只招收了四個班,我倆都在計算機專業第七班。”(注1)
慶華大學的計算機系,名稱也是幾經變遷,專業分分合合。
在這個時間段,還叫“電子工程系”。
專業包括自動控制,力學數學,電視、無線電技術和半導體專業。
劉弘毅也笑了起來。
這么巧的嗎?
但能在這里見到熟人,劉弘毅還是很開心的。
“陳老師,劉老師是我在靜江楚州插隊的時候,參加高考前的老師,我們楚州地區的數學教材和物理教材,都是劉老師主編的。”
徐文心又急著給那位迎新點負責的女同志說道。
“我知道我知道,季主任都和我說過了,劉弘毅同學在楚州地區,那可真是大名鼎鼎。”
“好了,小徐,既然你來了,那就再辛苦你一趟,把這幾位同學都送到學校去吧。”
陳老師笑著對她說道,還伸手揉了揉她的頭發,顯然兩人的關系是很親近的,不僅僅是在學校認識那么簡單。
“嗯!”
徐文心重重點頭,興奮不已。
“劉老師,兩位同學,跟我走吧,我們去那邊坐車……”
劉弘毅看著她,很認真地說道:“徐文心同學,請你叫我的名字吧。”
他一個大一新生,被自己的同班同學一口一個“劉老師”的叫著,以后在班上怎么“混”?還不得成為全班的異類?
徐文心同學,這是想讓“劉老師”自絕于全班同學嗎?
注1:歷史上,某著名大學78年上半年(77級)沒有招收本科新生。計7,控7,無7,電子7這四個班都是77年招收的。直到78年下半年才招收了兩個班64名本科新生。
但小說嘛,沒必要那么嚴絲合縫。
再說,這是慶華大學!
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個著名大學,哈哈哈。
不過我相信,讀者中應該也木有某著名大學的校友吧,畢竟那么牛逼的人物,搞學問都忙不過來呢,不可能成為我的讀者。
78年的北都,還不是“首堵”,畢竟沒有什么私家車。
而在這個點上,自行車洪流也未到出動的時間。
劉弘毅三人在徐文心的引領下,登上公共汽車,前往慶華大學校園。
一路上,徐文心很熱心地給大家介紹著道路兩邊那些標志性建筑。劉弘毅等人都聽得很認真,津津有味的。
盡管劉弘毅不是第一次來北都,但對這座都城的認識,自然還是遠遠不如徐文心這位本地土著的。
“劉老……劉弘毅同學,等星期天了,我陪你們轉一轉。”
徐文心像是隨口說道,但她患得患失的眼神出賣了她。
劉弘毅笑著點頭:“好啊,我們還有幾個楚州老鄉也在北都上學,約個時間,大家一起轉一轉。”
“哦,我聽說,艾書記的女兒,也考上大學了,她上的哪個大學啊?”
徐文心試探著問道。
劉弘毅在楚州地區是一等一的名人,徐文心也隱約聽說過他和艾高峰的女兒是“一對兒”,只是不曾親眼見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