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毅的目的,可不僅僅是生產小型錄放機那么簡單,以后必須搞出一個系列來。
在劉弘毅的堅持下,青木賢一他們做了讓步。
答應四六開。
外商六,龍河縣四。
接下來談的第二點就是,技術支持和技術公開。
建廠之初,由佐佐木和渡邊負責提供所有技術支持。
青木賢一告訴劉弘毅,佐佐木和渡邊會留在龍河一段時間。他倆都精通錄放機生產技術,同時也在本子國的工廠擔任過管理職務。
對此,劉弘毅沒有意見。
本子國的管理水平,在這個時代,那是得到公認的,劉弘毅一點都不質疑。
至于說幾十年之后,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沒有可比性。
重點在于技術轉讓以及研發室的建立。
劉弘毅要求所有技術都要對我方公開,工廠也必須成立研發室,共同研發新技術。
青木賢一三人都有些猶豫。
他們萬里迢迢而來,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內地,技術是他們最大的倚仗,一旦失去了這個倚仗,他們擔心,華夏人隨時把他們給甩咯。
劉弘毅笑著說道:“左先生,佐佐木先生,渡邊先生,三位愿意來我們楚州投資,想必對我國目前的政策也是做過了解的。改革開放,已經確定為國策,以后是不會再改變的。”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多了我不敢說,至少今后二十年之內,我們都會竭誠歡迎外商投資。卸磨殺驢這種事,是絕不會做的。”
“我們是最在乎影響的。”
“這一點,相信三位應該能夠理解。”
“而且,最重要的是,技術公開,成立研發室,共同研發新技術,對于大家都是有利的。佐佐木先生和渡邊先生以后會常駐龍河,去國萬里,想要持續獲取母國那邊的新技術,恐怕難度要比現在大得多。所以,我認為合作研發新技術,對大家都有好處。”
“請不要忘記,這個工廠,貴方占股是百分之六十。”
“研發出新技術新產品,受益最大的還是貴方。”
青木賢一三人低聲商議了幾句,最終都點了點頭,表示對劉弘毅這番話的認可。
“不過,劉桑,研發的方向,還是要由我方來決定。”
佐佐木說了這么一句。
他是內定的技術總監。
“這個當然,我沒有意見。”
劉弘毅一口答應。
所謂的共同研發,在初始階段,還不就是“偷師學藝”嗎?
沒毛病!
談妥了這兩點,第三個重點就是銷售渠道的建立。
這一點,劉弘毅給他們拍了胸脯。
“給三位通報一個情況吧,我們楚州的紅星農機廠,前不久已經在北都成立了辦事處。”
有這一句話就夠了,已經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真的嗎?哈哈,看來這次回家鄉投資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楚州地區,果然走在了最前邊。”
青木賢一心情很好地說道。
這年頭,一個地區的農機廠,居然跑到北都去搞辦事處,且不說最終結果如何,楚州地區敢走出這一步,就足以證明他們的步子邁得有多大了。
也足以證明,他們對于銷售渠道的建立,是何等重視。
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之后,接下來的會談,進度就非常之快了。
因為大家的訴求完全一致,需要商量的就是如何把事情辦到最好。
曹書記代表龍河縣,給出了最大的誠意,在他的權限內能夠給出的優惠,全都給了。他做不了主的,也答應去地區爭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