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都不是虧本的買賣。
“弘毅,我就問你,真有把握?”
齊森盯著問了一句。
對劉弘毅的稱呼也變得和邰校長一樣親切。
劉弘毅也不開玩笑了,認真地說道:“校長,你給我錢,我去找人攻關,課題組的工作,由我來決定,六個月,我可以試一下。”
“行,那就這樣說定了!”
劉弘毅從趙遠方這里“搜刮”了三十萬元,“揚長而去”。
趙遠方眨巴著眼睛,想了半天,到底是弄明白了這中間的邏輯——這小子給校長畫了張大餅,然后就從他這里“順走”了三十萬。
我當初火急火燎叫他過來干嘛來著?
劉弘毅之所以要這三十萬,其實主要是為買硬件做準備的。
芯片這個玩意,在后世是個人就聽說過,有一段時間成為了“舉國之殤”,對大洋彼岸的鷹醬恨得咬牙切齒的。
覺得又被人掐著脖子欺負了。
就事論事,后世我們在芯片上確實落后了許多。
但在這個年代,反倒沒有落后那么多。
原因很簡單,眼下,大家在芯片領域都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其實也搞了一些芯片的,水平還不錯,和鷹醬的差距并不是特別大。
而芯片是工業自動化系統的核心部件。
沒這個玩意,工業自動化系統就無從談起。
公允地說,七八十年代,我們在很多高新技術領域,都處于前列,為什么后邊反倒落后許多呢?
歸根結底是沒錢。
國家沒錢,企業也沒錢,支撐不起龐大的科研費用,許多項目,只能被迫下馬,優先保障民生產品和基礎建設產品。
除此之外,“拿來主義”在這中間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初期,大家都有些急功近利。
自己研發一個新產品,周期太長,短時間內看不到成績。
縱算研究人員耐得住寂寞,領導也耐不住。
因為領導是有任期的,在他的任期內,希望能夠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無私奉獻,為人做嫁這種事情,畢竟還是沒幾個人喜歡做的。
有現成的外國產品可以買來用,馬上就能出成績,立竿見影,哪個領導能抵擋得住這種誘惑?
當然,劉弘毅沒打算去研究芯片,這不是他的強項。
他也一樣是拿來主義。
直接決定使用目前已經上市的z80芯片。
用來做自動控制程序足夠了。
劉弘毅要做的是組織一個科研團隊,把這個鋼鐵廠的自動化生產流程搞出來。
這是一個大工程。
離不開學校,科研單位和首都鋼鐵廠的大力支持。
這些都需要齊森校長親自去協調。
劉弘毅直接組建了一個“計算機和工業自動化研究興趣小組”,這也是“社團組織”,成員主要由慶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生組成。
自動化專業目前還屬于計算機系。
原本應該在今年七月份完成的院系調整,因為校長“意外”換人而有所延誤。
所以劉弘毅選擇先攻關這個課題,那是妥妥的專業對口。
劉弘毅現在有一長串的頭銜:慶華大學科技發展委員會委員,學校團委副書記,學校學生會主席,計算機系黨總支委員。
他出面來組建這個興趣小組以及課題團隊,名正言順,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關鍵劉委員夠豪橫。
人家是先選課題,打報告,學校通過,再撥資金,然后組建科研團隊。
他是先拿錢。
齊森校長親自給計算機系的主任打招呼,讓他全力支持劉弘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