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啊,這里要建成整個北都最大的電子工業園區。”
“我認為,要預留至少一半的地皮來建這個辦公區域。建好之后,對外招租,讓那些想要搞電子工業的人和公司都搞進來,形成一個專業的圈子。”
“這樣一來,如果我們要搞聯合攻關,也要方便得多。”
“真正的生產工廠,咱們盡量往外圍建。尤其是那些噪音大,或者有一定環境污染的工廠,要離辦公區越遠越好,免得影響這邊。”
“將來啊,要是地方不夠了,那些效益低,勞動密集型的工廠,咱們再往其他地方搬遷。”
“老師,難得上級那么慷慨,咱們這回啊,敞開來,當個地主!”
將來這個地方,會成為慶華大學最大的資產,您信不?
齊森校長的效率很高。
寒假前夕,慶華大學禮堂,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大會。
饒喜韶主任那邊,也非常給力。
慶華大學的立功報告一送過去,饒喜韶立馬召開教委主任辦公會議,一次討論通過,直接就給批了。
不批不行。
人家又拿了“全國第一”。
而且創造了極其可觀的經濟價值。最關鍵的是,和鋼鐵行業乃至整個重工業領域都拉上了關系。這個份量太重了,重到饒喜韶都有沖動,要把慶華大學這個立功報告繼續往上送。
別懷疑,功勞也是分“等級”的。
同樣的一等功,批準部門的級別越高,含金量越高。
拿到批復之后,按照齊森校長的指示,學校政工部門和宣傳部門,趕在寒假之前,組織了這次慶功大會。
這次慶功大會雖然做了一定的控制,但規模依舊不小。
學校各個部門,各個院系都派了代表參加。
大禮堂里,人頭涌動。
足足聚集了上千人。
主席臺上,紅旗招展,鮮花錦簇,喇叭里放著“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
這也是當時的特色,開這樣的大會,一般都是選擇這首音樂作為標配。
節奏好,樂曲雄渾,令人熱血澎湃。
“自動化課題小組”的全體人員,戴著大紅花,坐在主席臺下的第一排。
劉弘毅是唯一的例外,他的位置不在臺下,而是在主席臺上。
這不是一等功臣,課題組長的待遇,這是慶華大學科學技術發展委員會委員的待遇。按照學校文件規定,慶華大學科技委委員,屬于學校科技領域最高層級。
學校開大會,科技委員都是坐主席臺上的。
學生委員也不例外。
上午九點,在音樂聲中,學校領導和科技委員們魚貫走上主席臺。
胸前佩戴著大紅花的劉弘毅顯得格外醒目。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種大會,都有標準流程。
首先是會議主持人,學校黨委副書記致辭,高度評價了“自動化課題小組”。
然后宣讀國家教委批復的立功報告。
決定授予“自動化課題小組”集體一等功,授予課題組長劉弘毅同志個人一等功,授予副組長趙漢民,骨干成員徐文心等三位同志個人二等功。另外還有幾位同志獲得三等功和嘉獎表彰。
這都是題中應有之意,大家鼓掌,內心“毫無波瀾”。
但接下來的內容,就有點“驚人”了。
學校決定給“自動化課題小組”撥款一百萬作為后續科研經費。另外,給予課題組全體成員一定的物資獎勵。
這個一定的物資獎勵比較有意思。
課題組全體,獲得現金一萬元獎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