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元嘉微微蹙眉說道:“可是,弘毅,你知道嗎,現在的宣傳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是的,元嘉哥。”
對此,劉弘毅也并不反對。
“因此我剛才說了,正確的引導很重要。”
“什么才是正確的引導?就是要有適用性,而不是單純的思想說教。大道理這一塊,實話說,很多人都聽膩了……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崇尚實用主義的民族。”
“現在他們出國,其實都是憑著一腔血勇之氣,反正就是要出去。至于出去之后,要學什么科學技術,要去哪里學,根本就不清楚,非常的盲目。”
“國家應該在科學門類上進行必要的介紹。分門別類地指出來,國外有哪些好的大學,哪些大學的什么專業最出名最厲害,給出國留學生們指點一條明路。”
“同時,國家也要將國內近期和中期最需要的一些科學門類給大家指出來。我們不排除有部分人崇洋媚外,出去了就不回來,但肯定也有一部分人,是心懷祖國的。他們出去留學,就是純粹的為了長本事,將來好回國來參加國內的經濟建設。”
“我們就要指導這一批人,有目的地去國外留學,盡可能地讓他們將來能夠學以致用。”
“當他們發現,自己學習的專業,正好是國內最需要的,他們回國之后,一樣能夠獲得很好的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那么,縱算一些原本沒打算回來的人,也會考慮回國工作。”
“畢竟他們的根在這里,親戚朋友都在這里。”
“富貴不歸鄉,猶如衣錦夜行嘛……”
“與其在國外當個二等公民,寄人籬下,看人眼色,還不如回國來光宗耀祖。”
辛元嘉眼神一亮,馬上問道:“要分門別類地介紹清楚這些東西,不容易吧?”
“是不容易。”
“但總是要去做才行。”
“先有個良好的開端,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完善吧。”
“當初我建議我們學校編纂《科技發展全書》,也是同樣的目的。把學校這些年來的科研脈絡理清楚,后邊的科學研究,就有了方向。”
“沒有這個基礎,我們學校現在很多的科研成果,應該沒那么快搞出來。”
“慶華科技發展總公司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拳頭產品。”
“很多事情,沒有開始的時候,覺得千難萬難,無從下手。可是一旦下定決心去搞,只要開了頭,后邊其實會越來越容易。”
劉弘毅侃侃而談,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點頭。
此人一個大三學生,能夠在慶華大學那種藏龍臥虎之地“混”成“鎮校之寶”,果非幸至。
“國家編纂這個留學指南,除了適用性之外,在宣傳上,也有重大意義。其一,意味著國家在出國政策上的變化,‘里通外國’這樣的罪名,將不復存在,可以讓很多人放下心里的擔憂;其二,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國家的誠意。”
“我們支持你出去,我們也歡迎你回來!”
“這才是制度自信,大國胸懷。”
好吧,“制度自信”其實也是妥妥的后世名詞,但用在這里,完全貼切,一點都不違和,大家也都能聽懂。
“有意思了……來,再說說你的國家隊。”
劉弘毅哈哈一笑,說道:“國家隊當然是主力了。公費留學這一塊,要從嚴管理,更要科學管理。我有四個建議。”
“第一,留學審批的權限,要提高。不能隨便哪個學校哪個部門,都可以批公費留學。要集中到一個部門進行審批。同時為了提高效率,要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