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國外的思想和文化,缺少必要的分辨能力。”
“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說法,那就是批判接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理論上沒錯,但什么才是糟粕什么才是精華,這個判斷的標準很重要。”
“你的意思,是由國家強制性的賦予一個標準?”
徐啟迪雙眉微蹙,問道。
“是的!”
劉弘毅毫不猶豫地答道。
“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國家,人口太多了,地域也太廣大,對很多事情的認知,連國內都無法達成統一的標準。如果由民間自行去判斷外來文化,何為精華何為糟粕,難度是很大的。也不會有統一的標準。”
“但我認為,這其實才是根本問題,是根基問題。”
“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口,如果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沒有統一標準,由得民間自由發揮,是很容易失控的。會造成民間觀念的撕裂,人為制造矛盾對立。”
“比如說,現在只要一提到民主和自由,似乎這就是西方的專屬名詞。大家都認同,在民主和自由這個方面,西方比我們探索得更加深入。”
“甚至已經開始有人倡導所謂絕對的民主和自由,這個就非常危險。”
“實際上,在任何一個國家,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時期,都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絕對的民主和自由。民主也好,自由也罷,都是相對的。”
“孔夫子都說過,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這個不逾矩,說的就是相對自由。”
“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法無禁止即可行。”
“法無禁止即可行……”
徐文心跟著輕輕叨咕了一句,眼神亮晶晶的,毫不掩飾自己對劉弘毅的崇拜之情。
“是啊是啊……”
徐啟迪也感嘆地說道。
“我們以前管得太嚴,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許,現在是應該好好解放思想,好好給大家松松綁了。”
劉弘毅就悶了一下。
大人,小的不是這個意思啊……
他雖然以前沒有直接和徐啟迪打過交道,但對他的施政理念卻非常了解。簡單來說,徐啟迪屬于“大步向前派”,施政的理念就是放開一些,再放開一些,給他們自由,給更多的自由!
應該說,出發點很好。
套用一句很文藝也很俗的句子: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這句話放在徐啟迪身上,非常的合適。
他是真的想對群眾好一些,更好一些。
“是的,徐書記,確實應該解放思想……但是,必要的審核和約束也是不可少的。要非常警惕西方資產階級世界的文化入侵。”
“謹防他們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灌輸價值觀世界觀。這個是會影響到幾代人的大事。”
“我始終認為,任何一個新的政策,新的嘗試,都應該謹慎,要先搞試點,要螺旋式的前進,走幾步,停下來,看一看,整頓一下,再繼續前進。”
“切忌油門踩到底!”
劉弘毅在竭盡全力的想要幫徐啟迪避免原時空的最終結局。
但是很顯然,徐啟迪不是那種能夠輕易被說服的人。
到了他如今的身份地位,他絕對有自己的堅持。
換句話說:所有大人物其實都是固執的。
這就是為什么,歷史上善于納諫的君主,都能成就美名。以唐太宗為例,他能納諫,但對魏征忍了又忍,好幾次想要把這個“鄉巴佬”干掉。
可見骨子里頭,納諫原本極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