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支援特區建設,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硬性任務。
現在的楚州也是一樣。
不過相比之下,國家對楚州的支持力度,遠不如幾個經濟特區,楚州主要是靠“苦練內功”,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同時吸引更多的民間人士前來楚州“闖大運”。
吉普車奔馳在鄉間公路上。
本來劉弘毅打算向周奇要一臺“測試車”,在乘坐的舒適性上,駿飛牌小面包車超過了這種老式的首都牌吉普車。
但考慮到古原公社過于偏遠,路況也不太好,劉弘毅最終還是決定開著吉普車上山。
老式首都吉普乘坐舒適性再差,也有一個優勢是小面包無法比擬的——四輪驅動!
越野跑山路,要甩小面包好幾條街。
安全系數也更高。
冬季的農村,是荒涼而又肅殺的,全國各地都一樣。
但在楚州,卻隨時能夠在地頭見到勞動的身影。
曠野之中,隨處可見塑料薄膜覆蓋的田壟。
“都在搞大棚種植嗎?”
徐文心好奇地問道。
劉弘毅笑著答道:“一部分是,大部分是社員們自己種點新鮮蔬菜吃。反正現在塑料薄膜已經實現量產,各種規格各種型號的都有,售價也很便宜,大多數社員都能買得起。”
“這大冬天的,能夠吃到新鮮的葉子菜,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辛元嘉說道:“弘毅,我發現,在日常用品和輕工業產品這一塊,絕大部分品種,楚州幾乎都能夠自產了?”
劉弘毅答道:“差不多吧。楚州主要還是工業基礎過于薄弱,只能走輕工業和日常用品的路子。衣食住行嘛,抓住了這一塊,產品質量過關,物美價廉的話,就不愁沒有銷路。”
辛元嘉是很善于開動腦筋的,馬上提出了疑問:“可是輕工業產品入門門檻很低,政策放開之后,全國各地都能生產,到時候,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
“至少在這個運輸成本方面,楚州就競爭不過其他地方的本土產品了。”
“是這么回事。”
劉弘毅點頭承認。
“所以我們一早定下來的策略,就是基礎產品只是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呵呵,這個形容非常形象啊……”
對于劉弘毅嘴里經常冒出來的新詞匯,辛元嘉等人也是見慣不怪了。
“地區有硬性規定,每個國營企業和大型集體企業,每年必須拿出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投入到新產品研發之中去。”
“地區計委,工業局,農科院這些相關部門,每個月都會派人下去檢查。”
“至于個體戶和小集體企業,沒有強制規定,但也一直都在給他們灌輸這種市場競爭的危機思想。”
“經過連續不斷的宣傳和強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觀念,現在基本上刻在了每一位企業負責人的腦海之中。”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
辛元嘉嘴里重復著劉弘毅的話。
“哎呀,這個提法太好了,簡單易懂,又蘊含深意。”
徐文心抿嘴一笑,說道:“主席同志一直都是總結歸納方面的專家……”
劉弘毅也忍不住笑起來。
這玩意,后世每一位領導干部,那可都是久經鍛煉。
任何一項工作,你要是不能總結出來幾個“一”幾個“二”,不能來一段“順口溜”,那就證明,你單位的筆桿子,水平真的不行。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后啊,一定會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題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