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研究那些方向,可以最快的變現,這個我們還要再仔細探討一番。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需需要,能夠最快見成效的方面。”
“這個東西,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環的。”
“比如汽車雷達,現在看上去好像是比較超前了……現在的車,能跑就行,別的還顧不上。但這只是暫時的,我們遲早要引進國外的汽車技術和生產流程,生產我們自己的品牌汽車。到時候,汽車雷達就能用得上了。”
“等我們的汽車產業形成規模化優勢之后,又能進一步擴大對科研的投入。”
“這樣不斷的滾雪球,我們楚州的產品,才能一直保持先發優勢,一直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不至于在二十年三十年后,被人家甩開距離。”
眾人面面相覷。
這位考慮得還真是長遠啊。
現在就想到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的局勢了。
這難道就是書上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另外還有一點,除了人才引進,那就是重獎科研成果!”
“我建議啊,楚州可以抓緊出臺一個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員的獎勵辦法。”
“要重獎!”
“那什么才叫重獎呢?”
司馬武禁不住問道。
“具體的條款,我們再開會商量,集思廣益,還要請教一些專家。不過獎勵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物資獎勵,一種是精神獎勵。”
“以前啊,我們太過于注重精神獎勵,基本上忽視了物質獎勵。”
“現在搞改革開放,物資獎勵也一樣的要重視起來。”
“我在慶華大學搞的那個工業自動化系統,學校給我記了一等功,還獎勵我們課題組一萬塊錢現金。到現在也沒有誰說三道四的,這就已經成了慶華大學的常規操作。”
“我們可以借鑒一下。”
“對于重大科研成果,可以和實際產生的經濟效益聯系起來。比如一項發明創造或者技術革新,為工廠或者農業生產創造了一千萬的效益,那么獎勵有功之臣十萬塊錢,一點都不算多。”
眾人頓時嘶嘶地抽涼氣。
這位現在真是大手筆啊,一開口就是獎勵十萬塊錢!
“太多了!”
這次直接出來反對的是他爺老子劉楚安。
“這樣的獎勵措施,上邊不會批的,也會引起下邊同志們的疑慮……”
劉弘毅笑著說道:“我這就是打個比方,十萬太多,那么五萬也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太少,太少了,起不到榜樣典型的作用。”
“而且這個獎勵的具體辦法,我們可以留點尾巴嘛。現在獎勵一萬塊就是上限,那再過兩年,就可以考慮獎勵五萬塊了。再過五年,獎勵十萬不算多……”
“等全國的收入水平都上去了,獎勵一百萬都可以!”
“總之這個重獎,一定要能吸引人,要能造成轟動效應。”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楚州掀起一個搞科研搞發明搞技術革新的高潮,才能快速推動我們的產品更新換代,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賣出更高的價格。”
說到要緊處,劉弘毅揮舞著胳膊,豪氣干云。
連劉弘毅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個建議,會造成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他成功說服了今晚上過來的這幾位。
然后劉楚安在地委會議上,又說服了其他同志,決定照劉弘毅這個建議去搞。
當然,是分開來搞的。
具體來說,劉弘毅一共提了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建大學,楚州科技大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