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正陽這個批示意見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破除成見,只要對發展教育有利的,對促進工作有利的,都應該大膽去嘗試。
而不應該顧忌到那些所謂的面子,耽誤了孩子們的未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才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根基所在!”
“十分同意并且大力支持搞這個希望工程!”
“請團中央和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慎重考慮,認真研究,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工作!”
這是邰正陽寫在報告后邊的原話。
見到這個長長的批示,以及邰正陽那力透紙背的字跡,廖正東禁不住暗暗吸了口涼氣。
以前只知道邰正陽“寵溺”劉弘毅,卻沒想到,“寵溺”到了這個程度。
照邰正陽這個架勢,哪怕劉弘毅真把天捅一個大大的窟窿,邰正陽也會幫他去堵。而從邰正陽這個批示以及眼神之中,廖正東也能感覺得出來,邰正陽對他十分不滿。
要說廖正東完全不在意省委第一書記對他的看法,那顯然是假的。
但相比起來,廖正東覺得,還是那些老同志的看法更加重要。
畢竟他的根基不在鎮南省,他來鎮南工作,也只是一個過渡,根基還是在北都。哪怕邰正陽對他再失望,只要那些老同志對他是正面的態度,那就不要緊。
最多就是邰正陽擔任鎮南省委第一書記的這段時間里,他得不到提拔重用罷了。
等邰正陽離休,他廖正東依舊前程無量。
關鍵是,邰正陽離休的日子,不會太遠。
所以,在拿到邰正陽的明確批示之后,廖正東又跟劉弘毅打了第二場“官司”。
那就是,他依舊拒絕在這個報告上簽字,只同意在報告上蓋團省委的公章。并且明確對劉弘毅說,發動這個希望工程的主體,是壯安縣委和共青團寧州市委,不包括團省委在內。
廖正東的意思是明擺著的:我不同意這么搞。
但寧州市委第一書記和鎮南省委第一書記都簽了字,我也攔不住。
請老首長們明白我的“苦衷”。
劉弘毅表示理解。
只要你不攔著我就行。
他完全能夠想象得到,不用等這個報告送到北都,廖正東自己的報告,就會先一步遞上去,向上級闡述清楚自己的反對意見。
這樣的情形,在劉弘毅的意料之中。
這個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絕對難以一蹴而就。他只是沒想到,廖正東反對得如此激烈。
那也沒辦法。
這“潑天的富貴”,你雙手送到他面前,他卻拒絕接受。
只能用一句古話來形容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不過廖正東這個態度,也給劉弘毅提了個醒,很可能這個報告送到北都之后,會淹沒在“文件堆里”。如果在關鍵位置上,有一個和廖正東同樣態度的人,那就有極大的可能,直接把這個報告壓下來,根本就不往上報。
看來循著正規的途徑去跑流程,恐怕行不通了。
他在省里走的是上層路線,去北都也得走上層路線才行。
正好電解鋁工程的報告送上去之后,遲遲沒有回音,劉弘毅便決定,親自去北都跑一趟。一次性的把這兩個工作全部搞定。
體制內有句話,叫計劃搞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領導一句話。
劉弘毅還在做去北都的準備呢,方為均的電話就打到了縣委值班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