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英,你還沒走啊?”
“嗯,我手里還有幾篇稿子沒弄完。”張蘭英隨口應道。
“呀!你也在看關于獨立師的報道啊,哎虧我還把姜長官視作民族英雄,沒想到他居然和日本鬼子曖昧不清。”
張蘭英想要反駁,但到嘴的話又咽了回去。
“蘭英,我先走了,下個月我就要和我的先生到國外生活了,國內這個形式還不知道洋人能撐多久,我先生在國外有些產業,如果你有想法的話我可以把你引薦給我先生。”同事說道。
張蘭英苦笑,國家興亡,就算逃到國外也是無根之人。
突然,他看向遠處的四行倉庫,一排排戰爭留下的痕跡仿佛幫助她下定了決心。
沒有親眼所見,就沒有發言權,要不去臨沂一趟?
這個想法浮現在腦海,便如同魔音一般困擾著她。
于是,下班后張蘭英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買了一張船票準備走水路到港口再轉陸路前往臨沂一探究竟。
......
幾天后的碼頭,三方勢力不約而同地下了渡船。
“你們也是去臨沂的嗎?”
“巧了,你也是?”
“嗯,我是一名記者,我不相信姜長官會做出當漢奸的事情,打算去親自看看,你們呢?”
兩人心生警惕,總不能告訴你我是國府派來刺殺大漢奸姜勤的吧?
于是,三人一起乘坐馬車前往臨沂方向。
馬車在崎嶇不平的土路上顛簸,揚起陣陣黃土。
夕陽將天邊染成了橘紅色,余暉灑在三人緊鎖的眉頭上,映出各異的表情。
張蘭英手持筆記本,不時抬頭望向窗外飛逝的風景,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另兩人則默默對視一眼,眼神中交織著復雜與隱秘。
車夫的吆喝聲、馬蹄的得得聲,以及遠處偶爾傳來的狗吠,交織成一曲動蕩時代的序曲。
路旁,稀疏的村莊炊煙裊裊升起,卻難掩戰爭的瘡痍,一片荒涼之中,偶爾可見破敗的房屋和荒蕪的田地,無聲訴說著過往的苦難。
可等快要抵達臨沂時,周遭的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地面由泥濘小路變成了寬闊的大路,路邊的村鎮百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手中端著的吃食多為白面、肉食。
這讓三人再次產生了疑惑,如今各地戰亂,能吃飽飯已實屬不易,就連他們也做不到頓頓白面饅頭加肉食。
而且這些百姓民風格淳樸,還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家里吃飯。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