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里交給趙四郎,這是蘇曜深思熟慮后的一個決定。
簡單說就是將這片新占領的領地,在移交中央前釋放一個獨立的小附庸勢力。
從來不做賠本買賣的蘇曜自然不想花大力氣后打了白打,都叫別人落了好處。
但明面上,話不能這么說。
于是面對眾人的震驚與疑問,蘇曜道:
“楊鳳割據山中已經四五年有余,這里的百姓抗拒朝廷,抵觸官兵,非一日之寒。”
“若是交給上黨駐軍,恐另有變亂。”
“更何況,現在雖然黑山軍敗退,但山中依然群盜盤踞,失去了楊鳳他們群龍無首,必然要角出個新的首領。”
“到時候與其讓這些人卷土重來,不若讓趙四郎就帶著這些本地老鄉們鎮守這里,繼承楊鳳的事業,收編那些潰散的山賊,使其不禍及百姓,以為上黨屏障。”
“這樣山中平穩,上黨周邊百姓也可安居樂業。”
“你們不覺得這是個更好的選擇嗎?”
蘇曜說的當然沒錯,這也是系統的最優解。
釋放本地附庸,以當地人治當地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證領地穩定。
只要保證附庸的忠誠度問題,那便無需負擔額外的治安與治理成本。
但相對來說,這樣比起直轄統治所能獲得收益要低得多,更多是維持一個名義上的統治。
不過這對于本身就還沒拿到治理權的蘇曜來說,有一個名義上聽從自己的小弟怎么也比白白便宜了別人要強。
“問題是蘇都督此番操作,那朝廷能認可嗎?”楊奉皺眉。
“如此肆意安置自己人的做法,恐會惹來朝廷猜忌啊。”徐晃也勸道。
兩人所言沒錯,這樣的操作當然是有代價的。
即便在蘇曜的系統上,這也屬于越權行為,會燒掉他大量的聲望。
但,并非不可承受。
所以蘇曜也并不打算改變自己的決定。
不過就在這時,那衛明頓了頓后,提出道:
“并非不可。
不過需要稍微操作一下。”
“哦?”
蘇曜一抬頭,看向這個中年文人。
這解鎖了文人謀士后,看來好像出現了更多的選擇啊。
得到蘇曜的目光鼓勵后,衛明便上前說出自己的建議.
數日后,六月末的京師洛陽。
在一座高大的,可以俯瞰整個宮城的樓閣上,傳出一聲凄厲的驚呼:
“什么?!”
“那姓蘇的小子,要回來了?!”
被左右美人伺候的中常侍張讓騰地一下從床榻上站起,陰著臉問:
“你不會是在這跟某逗趣來的吧?”
他們宦官在外人看雖然都是閹黨,但內部也分很多派別,競爭激烈,并非上下一心,這小黃門就和張讓沒什么關系,故而張讓有此一問。
“這,在下豈敢如此啊。”
不過來報信的小黃門卻是連聲否認。
“這才過了多久?”
張讓面沉如水:
“不過又半旬左右,你說那姓蘇的小子就要回來了?”
“那黑山白波相互勾連,又據有群山,豈能讓他如此輕易的出來?”
“莫非那姓蘇的長了翅膀,飛出來了不成?!”
對于張讓的問題,小黃門哪里回答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