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曜自己則繼續帶著步騎近七千的大軍向著最后的目的地盧奴快速推進。
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
“話說,現在這盧奴城是個什么情況了?”
盧奴城。
故中山國國都,張純張舉叛軍在冀州的老巢。
面對大漢皇帝聲勢浩大的親征,面對前軍蘇曜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攻勢,他們現在情況如何呢?
按說這里作為偽帝賊巢應該是嚴陣以待,動員全城居民,如那昔日平原之戰的漢帝的親軍一般,據城死守,消耗漢兵意志,以待外援,再謀反擊。
畢竟,他們昔日面對冀州軍與幽州軍的攻勢,便是一直如此做的,而且做的還相當好。
而今,雖然說蘇曜的速攻很迅速,但關鍵是那劉宏的親征光準備集結就花了半個月時間,完全足夠他們反應集結以及收攏潰兵再做拼死一搏。
但是,如今的盧奴卻是一片混亂.
曹操的戰略眼光還是很毒辣的,如今的形勢與他昔日的判斷大差不差。
張純張舉叛軍,真正的核心靈魂乃是張純。
在擊敗公孫瓚等幽州兵后,敏銳洞察戰機,發動天命爭奪之戰的張純幾乎可以說是孤注一擲。
為了一戰克竟全功,抓到漢帝劉宏,他可謂是傾盡全力。
張純不但抽到了幾乎全部的可戰之兵,呼喚來了能叫的所有烏桓友軍,最關鍵的是那些謀士大將們也是傾巢出動,以二十萬大軍泰山壓頂。
但結果呢
平原一戰,不但他從黃巾之亂起培養出的大將們被蘇曜挨個斬殺,他自己本人更是在數萬大軍的重重保護下被蘇曜穿透擊殺。
那千余騎如天光破云般直殺入他的大帥營寨時,他那些辛苦網羅的能人志士們根本沒機會逃跑,被一鍋端掉。
也因此,這二十萬大軍的一敗涂地表現出的便不僅僅是兩方軍隊數量的差距變化。
在這個讀書識字者比金子還珍貴的多時代,如此人才的損失比兵員的消耗傷害更大。
可以說這偽帝的大燕國被一戰打的高位截癱,政權的運轉陷入了失能狀態,在現實意義上已經不再具備爭霸天下,成為一方勢力的資格了。
于是乎,在盧奴城收到了前線如此慘敗的戰報后,他們登時陷入了一片分裂之中。
張舉,這位大燕國的皇帝,面對如此慘敗,心中既震驚又恐懼,緊接著,便是深深地后悔。
這皇帝,遠沒有想象中那般舒服啊。
若是能知今日之事,他當年定然不會聽信張純的說法,來做這什么大燕皇帝。
真是信了你的邪呀。
且說近些年來,天下大亂,各地叛亂割據是風起云涌。
數年前的中平年間,因邊章等人起兵于涼州,車騎將軍張溫當時為平定涼州叛軍,請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烏桓精銳騎兵。
而時任中山國相的張純曾以自己熟悉烏桓民情為由,請求統率這支兵馬。
但朝廷沒有聽從,反而將三千騎兵交由當時只是一薊縣縣令的公孫瓚指揮,這讓張純深感不滿。
而后因朝廷克扣軍糧、拖欠軍餉,公孫瓚無從制御導致這三千騎兵全部叛逃回國。
就在這之后,張純便找到了他張舉,對他說:
“烏桓多次受到征調,死亡略盡,今不堪命,皆愿起兵作亂。
國家作事如此,正是漢朝衰亡的跡象;天下傾覆,都是監子的問題。
如果英雄起兵,則天下無人能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