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愿率烏桓,奉兄為君,您意下如何?”
對此,張舉當時還是有所顧慮的,他便回道:
“大漢氣數將盡不假,但那自會出現取代他的人,在下哪夠這個資格呢!”
張純又勸:
“王者網漏鹿走,則智多者得之,兄不必為此擔憂。”
“如今不但烏桓叛逃,皆愿起兵作亂。
涼州賊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
同時那洛陽城中又有人生出長著兩個頭的孩子。
這是漢朝氣數衰盡,天下將出現兩位君主的跡象啊!
兄若與某共率烏桓之眾起兵,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業啊!”
在張純這番勸說下,張舉終被說動,兩人便就此起兵。
在去年,他們的聲勢終于再次達到了一個高潮。
不但攻破薊縣,焚燒城郭,虜略百姓。
更是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將部眾擴充到了十余萬眾。
他張舉也終于得以建制稱帝,封張純彌天將軍安定王,并移書州郡,宣稱天命,使那漢家天子退位,詔公卿來迎。
而這一次,他們又在幽州取得了重大勝利,攻破盧龍塞,戰勝公孫瓚與劉虞,并且二十萬大軍圍困平原,馬上就能擒獲那漢家偽帝,開創他大燕的天下可謂是指日可待。
為此,這些日子張舉在這盧奴城內可謂夜夜笙歌,把酒言歡,一副高枕無憂天下旦夕可平的豪情。
然而,誰知道呢,那整日一副傲世群雄模樣的張純竟會遭遇如此慘敗。
二十萬大軍一敗涂地,他的名臣將相被一掃而空!
張舉再怎樣那也是漁陽世家大族出身,當過兩千石的泰山太守的人物,他幾乎是一瞬間的便意識到了自己的皇位已是岌岌可危。
他是如此,那盧奴城中剩余的將領們和謀士們同樣陷入了混亂和迷茫之中。
他們中的許多人原本就是出于各種利益考慮而投靠張純,如今張純一死,他們失去了主心骨,開始各自為政,爭權奪利。
在這混亂之中,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原本對大漢朝廷還有些忠誠,只是被迫投降的官員開始暗中串聯,準備投降。
他們心知,繼續跟隨張舉和張純的殘部,怕是只有是死路一條。
而投降大漢朝廷,至少還能保全性命,甚至有可能得到赦免和重用。
畢竟那皇帝的討賊檄文里不是已經寫明了嘛。
“其有能得舉首級者,封兩千戶侯,賞錢兩千萬。”
“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若是拿了張舉首級就是個兩千戶侯,還有兩千萬錢。
哪怕拿到張舉首級,只要老實投降,朝廷也不會對他們進行追究或問罪。
還會廣泛地施予恩德和信任,頒布并宣揚獎賞措施。
于是乎,好多心思活絡者看著張舉的表情都不一樣了。
而盧奴城中,死硬派與投降派也爆發了一次次的激烈矛盾。
各大派系甚至動起了兵戈,上演了數次流血沖突。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