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公孫瓚逃到這里后,終于有了據城而守的底氣。
但是呢,來到這里后,公孫瓚卻發現,這個離他老家近在咫尺的小城卻成了一個死地。
敵眾我寡,突圍無望,他們本就做好了準備。
但是,真的進來卻發現,這里的困難比想象中更多。
是的,對于他們這些追擊的將士而言,防守的最大困難,并非城外那些一眼望頭的數萬烏桓叛賊,而是他們自己。
輕騎追擊的公孫瓚將士們,壓根就沒帶什么輜重糧草。
而更令人絕望的是,管子城這座本就不大的邊境要塞中,那些極其有限的百姓,也早就在之前的連番戰亂中避居遼東了。
所以,對于公孫瓚等人來說,就地籌糧,也完全成了泡影。
甚至,不但沒有糧食,連出城樵采,獲取生火做飯的木材,都在眼前的圍城大軍下成為了奢望。
此乃絕地。
若是沒有援軍,只要再過月余,他們吃完城中最后的存糧后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而援軍.
公孫瓚在此次一意孤行的追擊后,便沒在考慮有援軍的可能。
他帶出來漢胡騎士們,便是幽州最后的機動力量了。
對此,丘力居自然也是十分楚公孫瓚的處境的,他一點都不急著攻城。
他烏桓騎兵本就不善攻堅,之前平原城下張純等人的那番慘敗更是給他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
雖然此人不是那個兇狠的,勢不可擋的蘇姓大將。
但是白馬將軍的威名卻是更早的就名震了塞外。
為了防止這個威名赫赫的將軍發出拼死一搏的困獸之斗,給他這好不容易聚攏恢復的大軍帶來沉重打擊,丘力居是堅定的采取了圍而不打的戰術,誓要困死這個白馬將軍。
是的,困死,不是殺死。
丘力居不想殺人,也是他采取此番戰術的一大原因。
他是部族的大王,不是那些小兵,他優先要考慮的是自己部族的生存問題。
這番叛亂,雖然是那張純鼓動,但是他們長期食不果腹,飽受征發之苦才是根本原因。
這次張純身死,烏桓各部逃亡,丘力居在反擊公孫瓚的時候便已經在考慮該如何收場了。
而答案很明顯。
談判招安,才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對于招撫一事,在他們發起這次進攻前,劉虞其實就已經派人溝通了。
但是當時聲勢浩大的他們完全選擇了無視。
能憑本事搶更多,何必稀罕你施舍的那一點點?
然而,今時不如往日。
大漢凌厲的反擊打碎了他的美夢。
那么通過談判招安,多收點招撫錢,再爭取點更大的地盤,顯然是現在最有利的事情。
“去,把以前關著的那個劉使君的使節放出來。”
“讓他先來看看這公孫將軍,然后帶話回去。”
“他也不想這赫赫有名的白馬將軍死在茫茫塞外吧。”
“不可以,不可以啊將軍!”
使者公孫紀驚呼道:
“烏桓大軍三萬余騎,團團困騎都尉千余兵于管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