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一見,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認曹操的策略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他嘆了口氣,說道:
“罷了,就依曹太守之計行事吧。只是,王某心中這口惡氣,遲早要找個機會出了!”曹操聞言,當即拱手應是:
“王太守放心,機會總會有的,只要我等團結一心,共同努力,何愁不能建功立業?”
“團結一心?”
王匡這時才反應過來,曹操這兩天話里話外似乎都有些對他的圖謀之感?
當然了,他的感覺自然是沒錯的。
曹操今天開了這么場會,就是為了說服王匡不要沖動,而是和自己結盟。
曹操的治所東郡濮陽,正在王匡的河內正東,兩郡接壤,是名副其實的鄰居。
既然西征討董現在顧不上了,那曹操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深耕中原。
這王匡和他已經有了戰場上過命的交情,正適合兩人背對背發展,替他看好大門。
看大門,沒錯。
河內雖然是司隸大郡,是三河騎士的老家。
但其北邊是蘇曜起家的并州與上黨黑山相接,南邊則是蘇曜現在占據的洛陽,西邊更有白波軍余孽作祟.可謂是三面被圍,是曹操與蘇曜間天然的緩沖。
王匡對蘇曜態度不好,而曹操若是和王匡再結盟,那王匡的發展就將被局限死在河內一地,實在是最可靠不過的盟友了。
于是乎陳宮與曹操兩人昨天便定下如此計策。
而今日王匡許是急火攻心,又許是他現在還沒看到未來的發展,并無太過長遠的打算。
總之,王匡最終在兩人的熱情下,握住了曹操友誼的小手。
于是乎,鐺鐺鐺——曹王聯盟建立了。
“只是我等就此撤軍,那袁本初那里又該如何呢?”
黃河邊,望著有序渡河回返的大軍,展望自己主宰河內的未來時,王匡突然想起了袁紹來:
“比起咱們這偏師,袁本初那可是有十余萬大軍啊。”
“若是他沖冠一怒,與這蘇曜火拼,咱們在北邊撤了,豈不是”
“哈哈哈!”
對于王匡的顧慮,曹操是大笑三聲:
“王兄多慮了。”
“袁本初早先便多次與我名言,三令五申的告知不可與冠軍侯正面沖突。”
“這次蘇曜既然搶先得手,他那定然是不會自己犯忌的。”
說完,曹操目光深邃的看了眼北邊,點頭道:
“想來他這次會去河北。”
“冀州牧韓馥乃是袁氏門生,他在那里定能如魚得水。”
王匡聽了點了點頭,想起來這次袁紹還有個之前董卓送上的渤海太守官印,而且這次大軍討董,糧餉主要也是人冀州牧韓馥運送的。
袁紹回河北,那真是理所當然。
當即,王匡便提出,兩人繼續結好袁紹的策略。
他們想繼續利用袁紹的名望,以及其驃騎將軍的名號,暗中對抗蘇曜的車騎將軍令。
對此建議,可謂是正中曹操下懷。
因為他和袁紹早就是一伙的人了。
他的東郡太守,就是袁家動員朝中勢力在董袁反目之前給謀來的,一如袁紹搞來的渤海太守位一樣。
對于這天下局勢,袁紹是有自己計劃的。
那便是“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南向爭奪天下。”
這說的便是正是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冀州!
而王匡也好,曹操也罷,他們都這些與袁家交好的人,都被派到了冀州周邊的地區,而冀州牧更是調來了一個袁氏故吏的韓馥,良苦用心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