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討董,袁紹便根本就沒把剿滅董卓當回事,涼州太遠了,他才不會去的。
袁紹只是想要借著討董之事提升名望,以待日后振臂一呼時,應者如云。
他的根基在中原,在河北,而不在那關中西北之地。
在歷史上,袁紹便做到了這一點。
那坐擁甲士百萬,糧食足以維持十年的韓馥,雖然野心膨脹后不服袁紹,企圖通過斷糧來控制。
然而,最終韓馥還是被袁紹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拿下。
堂堂天下首牧冀州牧,最終在袁紹小計脅迫下,竟然自愧不如的親手送上了官印,使袁紹反客為主。
其靠的,就是袁紹積累下的鼎鼎大名。
如今,雖然局勢變化加速,但他們的目標卻并未發生太多變化。
曹操心知袁紹必來河北,于是一路上和王匡都在展望美好的未來。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袁紹的軌跡發生了些小小的偏差。
洛陽東門外,袁紹營地。
在糾結了許久后,袁紹終于做出了一個十分的艱難的決定。
而聽到他的話后,逢紀人都傻了,驚呼一聲:
“袁公不可啊!”
“您難道忘了我們的目標了嗎?”
“您怎么可以隨他蘇曜去關中討董?!”
“咱們的根基不要了嗎?”
“萬一您又有個三長兩短那又該怎么辦?”
“更甚者,這會不會就是他蘇曜故意的算計,想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把您除掉啊!”
蘇曜叫袁紹討董?
沒錯。
與蘇曜發給如曹操和王匡等諸侯的將軍令不同,對于自領驃騎將軍,而且同為聯軍盟主的袁紹,蘇曜并未讓他解散聯軍,而是邀請他與自己一道,共擊董卓!
這一下,可給袁紹整不會了。
尤其是蘇曜在信里還說了:
“對付個跑路的董卓哪用得著那么多人?”
“況且這路途遙遠,道路險峻,大軍通行不便,這十幾萬大軍就別放這干耗糧草了,打發他們回家吧。”
“袁盟主你只要帶來兩千騎兵,咱們一同出擊,速戰速決就足夠了。”
這話不但把袁紹聽傻了,他手下文武官員們也各個都是義憤填膺。
“好家伙!”
“這家伙動動嘴皮子,就想讓咱十萬大軍原地解散?!”
“不過是拿下個洛陽城,怎么囂張的好像自己是天下之主似地?!”
郭圖、陳琳、高干等文官們聞之咋舌,淳于瓊和高覽等武將們更是拔刀掀桌的:
“依我看,不如咱們直接就跟他翻臉得了,強攻洛陽。”
“他不過也就是萬余兵丁么,有什么好顯擺的,敢指揮到咱們頭上來了!”
強攻洛陽。
隨著袁紹的后軍源源不斷的從虎牢關趕來,不能說他沒有動這個想法。
然而,連續三日,袁紹都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雖然現在又多了幾萬部隊,但蘇曜卻已經坐擁京師堅城,怎么看贏面都不大,他實在是沒有信心。
而讓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促使袁紹做出決定的,卻是一顆人頭。
郭圖的人頭。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