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門外人山人海。
數以萬計的青中年學子們齊聚于此,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
“抗議!抗議!抗議!”
“大將軍蘇曜,罔顧朝綱,肆意妄為,欲毀我大漢根基!”
“廢三公除九卿,獨攬朝政,與董賊何異?!”
學生們情緒激動,高喊著口號,情緒激動到了極點。
他們認為蘇曜的改革方案觸動了觸動了世家子弟和士大夫群體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廢除三公九卿制,無疑是要打破他們長久以來所依賴的權力結構,削弱他們在朝廷中的影響力,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畢竟,對大漢這基于察舉制的選任官體系來說,上官和老師的推薦是絕對必要的條件。
倘若他們的老師們被蘇曜清洗,排除出權利中樞,那么他們的晉升之路顯然就會無比晦暗。
而兩者之間的這緊密的聯系便是諸如昔日大長秋曹騰還有袁家等之所以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原因。
如今,這般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正是諸位公卿和世家們攜手上演的戲碼。
只見在滾滾人潮中,
董勇接過一看,臉色鐵青,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學子們的訴求和抗議之詞,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蘇曜改革方案的不滿和反對。
甚至,言語之間不乏對女主臨朝的大不敬之意。
這讓董勇怒火翻騰,一瞬間殺心四起,眼中兇光畢露。
而且,不但董勇如此,守衛宮門的禁軍們也無不面露憤慨之色。
那宮城上持弓監視人群的兵士們此刻也都是議論紛紛:
“真該死!”
“這些不識相讀書人!”
“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之所以今天還能在這活蹦亂跳的鬧事,那都是多虧了大將軍和公主的功勞嗎?!”
“真是吃飽了撐的!”
“就該把他們統統都下了大牢。”
“看看到時候他們嘴巴還有沒有這么硬!”
兵士們群情激奮,不乏喊打喊殺,希望嚴懲鬧事者之人。
董勇雖然也是想過干脆下令禁軍出動,驅散人群,逮捕鬧事者,狠狠打殺一下這些人囂張的氣焰。
然而,不但公主、劉協和盧植等人,再三申明,讓他控制軍隊,不得發生沖突,就連他去請示蘇曜也只是得了個讓他稍安勿躁的命令。
故而,董勇心中再氣再急,也只能咬牙忍耐,冷哼一聲接過請愿代表的書信,然后狠狠一甩戰袍,扭頭就咔嚓咔嚓的回到了宮城之中,遵循慣例上呈公主手中。
董勇是已經氣麻了。
這機械化的流程他都已經做了三天,眼瞅著那些游行的學子從一開始的千余人爆炸般的增長到如今萬余之多。
尚書臺的王允等人也都保持了令人煩躁的沉默。
這讓董勇感到無比的焦躁與無奈。
這一幕還會持續多久?
董勇單膝下跪后便是長嘆一口。
然而,這一次,他沒有聽到公主留中的命令,而是吩咐他護送已官升侍中的荀彧前去宮門宣讀圣旨。
“圣旨?什么圣旨?”
“大將軍這可是有對策了?”
走在前往宮門的路上,心急難耐的董勇終于忍不住張口問荀彧。
然而,荀彧卻只是笑而不語,急的董勇如熱鍋上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