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就該人人平等,昔日商鞅變法,太子犯法,尚需其傅公子虔、公孫賈代受黥刑,以明法度。”
“今種拂貴為三公,位高權重,更應知法守法,以身作則。”
“然而他卻勾結諸侯,煽動民變,誹謗君上,其罪之大,罄竹難書。”
“昔日董賊禍亂朝綱,殘害忠良,尚且被車裂示眾,誅滅三族。”
“種拂之罪,雖不及董賊,但也絕不容姑息。”
“若只是罷官免職,貶為庶民,何以震懾宵小,何以彰顯朝廷法度?”
眾臣聞言,皆是面色大變,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他們沒想到,蘇曜竟然如此強硬,一點面子都不給。
太尉趙謙緊咬著牙關,沉聲道:“大將軍,種拂畢竟是三公,位高權重,若是將其處死,恐怕會引起朝野動蕩,于朝廷不利啊。”
蘇曜冷笑一聲,道:“趙太尉此言差矣。種拂身為三公,本應成為百官之楷模,卻暗中勾結諸侯,煽動民變,其行徑與叛逆無異。”
“若是朝廷對其姑息養奸,那日后豈不是人人皆可效仿?到那時,朝廷法度何在?朝綱威嚴何在?”
司徒楊彪也站了出來,拱手道:“大將軍,種司空年事已高,一生為大漢鞠躬盡瘁,還望大將軍能念其舊功,從輕發落。”
蘇曜目光如電,掃了楊彪一眼,冷冷道:“楊司徒此言更是荒謬。種拂身為三公,本應恪盡職守,忠君愛國,卻暗中勾結諸侯,意圖顛覆朝廷。”
“他若真有舊功,那也應該以此功來抵罪,而非以此功來求情。”
“再者說,他若真有大功,那為何在董賊禍亂朝綱之時,卻不見他挺身而出,反而是在此時跳出來反對本將軍的改革?”
楊彪被蘇曜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只能低下頭,不再言語。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至極。
眾臣們都知道,蘇曜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處死種拂,誰也無法改變他的主意。
但是,在共同立場下,百官們又沒有一人愿意當先退讓。
昔日便是董卓亂政時期,董賊殘害忠良,也沒說能把屠刀砍到三公頭上的。
不管是對蓋勛還是皇甫嵩和黃琬,當時他們群臣抱團,總歸都是能保住其性命,改個閑官就罷了。
怎地這冠軍侯就不知退讓,把場面僵死在這里?
他難道真的要跟朝堂百官對抗到底嗎?!
一時間,場面劍拔弩張,群臣們不發一言,圍著蘇曜作擺爛狀,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要么你就給我們都砍了,要么就直接放人。
百官們已經打定主意,寧可死諫到底,也絕不能放任這個愣頭青再這樣子胡來。
而蘇曜依然還只是站在那里,對群臣的抗議表演無動于衷。
怎么辦?該怎么辦?
萬年公主坐在監國的龍椅上,目光緊張的掃過蘇曜和群臣,心中暗自嘆息又焦急。
她深知蘇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漢的復興和百姓的福祉,但這些公卿大臣們卻為了各自的利益和自身的顏面,不惜一切代價地反對他。
“大將軍。”
萬年公主深吸口氣,略帶顫音的開口求情: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本宮深以為然。”
“但是與此同時,我也記得之前在學校所學律法課程上,有法不外乎人情的說法,故親親相隱在我大漢并無過錯。”
“本宮深知種司空所犯之罪不可饒恕,但其種家畢竟世代忠良,種司空也一生為大漢鞠躬盡瘁,誅董有功。”
“如今,種司空年事已高,一時糊涂犯了過錯,既然未造成什么惡劣影響,故本宮斗膽求大將軍網開一面,念其舊功與家族貢獻,從輕發落種司空可好?”
萬年公主眼中含淚,話語中帶著一絲懇求,目光緊緊盯著蘇曜,希望能打動這位年輕而強勢的大將軍。
她突然的話語引來了蘇曜和百官們一致的目光,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