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說再多,那蘇曜也是謀逆篡位之輩。”
“他扶立女帝,有悖倫常,我等身為漢臣,不思匡扶正統,反助其行事,日后恐遭后人唾棄啊。”
“因此,為父才更要走這一遭啊。”
“什么!”
“義真公這是何意!”
幽州牧守府。
劉虞聽到皇甫嵩的話后大吃一驚。
原來,皇甫嵩面對劉虞,沒有扯那么多有的沒的,而是直接勸他放下武器,回去和諸位朝公共保漢室社稷。
劉虞還有天下其他劉氏諸侯所擔憂的,無非是蘇曜篡奪社稷,毀了他們的祖宗江山,絕其宗廟傳承。
然而,今上雖為女帝,但到底是先帝血脈,乃是正統公主,其與大將軍結合,如今更是腹中有喜。
現今,大將軍兵威赫赫,幽州四面受敵,軍事對抗已無勝利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留待有用之身,趁著還有籌碼,盡快認錯歸降,回到朝廷中央,保護陛下,保護漢家血脈。
“劉使君,匡扶漢室并非只有靠武力一途。”
“你乃海內名士,宗室典范,隨我回到朝中,與盧公、朱公等人一起共輔今上,才是造福天下,才是真正的忠義之舉。”
“只要我漢家血脈又在,漢室宗廟猶在,皇帝是男是女又有何妨呢”
“昔年鄧太后亦是以女君親政,臨朝稱制達十六年之久,期間興修水利、推行教化,使大漢得以延續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今女帝萬年,心懷蒼生,與大將軍蘇曜攜手,欲重現漢室之輝煌。劉使君,你我皆為漢室臣子,理應順應天命,共扶社稷,而非固執己見,徒增干戈。”
說罷,皇甫嵩又將如今朝堂上的政治格局細細的講給了劉虞聽。
“如今大將軍改三省六部,不設丞相,其雖以大將軍之位總覽軍政,卻非如董卓自立相國,或是歷任專權者那般獨攬朝綱,視皇帝為傀儡。”
“不但當今圣上每日臨朝親政,三省長官也皆為德才兼備之士,他們各司其職,相互制衡,共同輔佐今上與大將軍處理朝政。”
“如今朝堂之上,政令通達,諸事皆以萬民福祉與漢室復興為要。此等朝堂氣象,實乃某數十年未見之景。還望劉使君切莫因一時執念,錯失良機啊。”
嘶——
劉虞深吸了一口氣:
“你說陛下竟在親政”
沒錯,皇帝親政。
眾所周知,蘇曜不喜瑣事,讓他每天上朝,大把時間去聽著一幫老臣嘟嘟囔囔的那簡直是能要人命了。
于是乎,蘇曜即便回到了京城,也是大手一甩,把萬年老婆推出去,高坐廟堂,臨朝聽政。
雖然萬年公主自小沒受什么正經帝王教育,政治水平有限,但她心地善良,虛心納諫,從不剛愎自用。
所謂好的制度就是要保證平庸之主也能維持朝堂的正常運轉。
如今三省六部各司其職,政事堂中諸位大臣皆是蘇曜精心挑選的能臣干吏,他們相互協作又彼此制衡,確保了朝廷大政方針的有序推進。
女帝萬年雖初涉朝政,但在蘇曜的指導、學校的教育以及眾臣的輔佐下,也漸漸有了些明君的風范,頗得百官人心。
劉虞聽聞,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
他此前一直以為,那蘇曜不過一無謀武夫,大權獨攬女帝不過是操之其手的傀儡。
如今聽皇甫嵩所言,這蘇曜竟然頗有胸懷,不但給百官放權,女帝竟也能親臨朝政,朝堂之上呈現出這般清明氣象,實在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一時間,他堅持反抗的心也為之動搖。
在長久的沉默后,劉虞望了一眼牧守府外陰沉的天空,聽著那呼嘯的寒風吹過高墻,終于輕嘆一聲:
“義真公,容我再考慮考慮。此事關乎幽州百姓的生死,也關乎我劉氏的未來,我不能輕易做出決定。”
皇甫嵩微微頷首,目光中透露出理解與期待:“劉使君,時間緊迫,還望您能盡快做出抉擇。如今幽州局勢危急,早做決斷,才能避免更多的生靈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