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監軍都督
把袁氏兄弟一并收拾了
蘇曜的話聽得眾人皆是心頭一凜。
賈詡立刻會意,補充說:“唐公英明。依某之見,我們還可派出一位監軍都督赴其營中監視袁紹動向,同時聯絡徐州刺史陶謙和荊州刺史劉表動員其兵馬出戰,對袁術形成合圍之勢。”
“監軍都督這倒是個好主意、”
蘇曜聽了微微一笑。
監軍,乃是古代戰爭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初現端倪,主要肩負著監督軍隊行動、確保軍令暢通以及防范將領擁兵自重等多重使命。
在軍隊出征之際,監軍如同高懸的明鏡,時刻監察著軍隊的每一個行動環節。
小到士兵的日常操練和行軍途中的紀律執行,大到作戰時的戰術部署與戰略決策,監軍都需密切關注,若有差池還有權對其進行及時的糾正。
對于將領而言,監軍的存在宛如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來說,監軍可憑借其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經驗,為主將提供參謀和建議,避免因將領個人的疏漏或偏見而導致戰略失誤。
而另一方面,監軍的監督也是對將領權力的制約,分其事權,無法一言專斷,不敢肆意妄為,尤其是對于有擁兵自重嫌疑的將領來說,監軍的存在就更是礙眼。
故而,當中央威嚴不墜時,朝廷的監軍便成為了維護軍隊穩定、保障戰事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
如大漢的都督全稱其實就是督軍御史,是監督諸軍、戰事結束后要回師罷官的流官。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都督也逐漸從事畢即撤的流官變成了常任官制,就此變成了軍事一把手。
而如今,袁本初既然領的是朝廷的詔令和軍隊,那再派個監軍都督過去,自然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蘇曜心中暗自思忖,目光在眾人身上緩緩掃過,試圖從他們的神色中尋找到那個最為合適的人選。
一時間,政事堂內一片寂靜,眾人皆在等待著蘇曜的決斷。
“唐公,依臣愚見,郭嘉郭奉孝可擔此重任。”
荀彧見蘇曜久久未語,率先開口舉薦道:
“郭奉孝智謀過人,行事不拘一格卻又能切中要害,且其對人心的洞察極為敏銳,定能在袁紹軍中周旋自如,將其一舉一動及時傳報回來。”
蘇曜微微頷首,郭嘉的才能他自然是知曉的,但且不說如今郭嘉還有審計司的任務要做,就單說這監軍任務艱巨,他一時間就有點不太想放郭嘉過去。
這倒不是他覺得郭嘉辦不好此事,而是如今畢竟不是和平年代,他與袁紹貌合神離,稍有差池這監軍就會人頭落地,讓郭嘉冒這個險是否有必要呢一時之間蘇曜倒還有些猶豫。
正好,這時王允也對此提出了異議:
“荀侍郎,郭奉孝雖有大才,但行事過于跳脫,監軍一職關乎戰事全局,容不得半點馬虎。若是因他的隨性而誤了大事,那可如何是好老臣以為,還是穩重之人更為合適。”
朱儁也點頭附和:“王大夫所言極是,監軍既要監視袁紹,又要協調各方,還需應對戰場的突發狀況,穩重謹慎方能勝任。”
蘇曜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語的盧植身上:“盧公,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盧植緩緩抬起頭,神色凝重,目光中透著深思熟慮。
他輕撫胡須,沉穩開口:“唐公,依老臣之見,皇甫嵩將軍堪稱監軍的不二人選。”
“皇甫將軍歷仕兩朝,戰功赫赫,早年平定黃巾之亂,威名遠揚,在軍中素有威望,其為人剛正不阿,忠誠不二,對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鑒。”
“且皇甫嵩久經沙場,深諳軍事謀略與戰場局勢,無論是行軍布陣,還是應對突發變故,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袁紹雖野心勃勃,但面對皇甫嵩將軍的威名,想必也不敢輕易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