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年,八月末,壽春城。
“他們這就降了?”
看到劉表和陶謙的上表,蘇曜是一臉的意外。
講道理,他本來只是想先敲打一下,榨點油水出來,好節省下他征討東南的消耗,結果
怎么我還沒用力,你們這就投了?
荀彧說:“此二人本就非雄才大略之輩,守成有余,進取不足。今大將軍威加四海,橫掃八荒,自是心生畏懼。”
賈詡說:“確實,荊州劉表、徐州陶謙雖坐擁州郡,但陶謙已老邁,且境內尚有黃巾作亂,劉表雖是壯年,但履職不久,根基不足,其地多有豪強不服,兩人自顧尚且不暇,如何敢與大將軍作對?”
蘇曜轉念一想,倒也合理。
反倒是之前自己打的很多游戲,哪怕自己已經快要圖長,泰山壓頂了,但那彈丸勢力不破最后一城就不知道投降也是非常惡心的,生生把最后的涂色搞成了體力戰。
“既然他們如此識相,那咱們倒也不能虧待了他們。”
蘇曜轉頭看向賈詡,吩咐道:“文和,擬旨嘉獎劉表、陶謙,加他們倆平章政事,然后升其為知州,署理本州民政,推進新政實施,軍務則由朝廷另派衛所長官接管。”
賈詡微微頷首,提筆疾書,同時說道:“大將軍,荊州、徐州如今雖說是歸降,但地方豪強盤根錯節,若是讓他們推行新政恐怕不會那么容易。”
蘇曜冷笑一聲:“那就給他們點助力。傳我將令,升劉備為徐州刺史,監督當地,同時再調公孫瓚領一部兵馬南下徐州,都督青徐軍事,與劉備配合,大力清剿黃巾。荊州則讓鐘繇和張飛一起,帶兩千兵進駐襄陽,收編重整當地兵馬。”
隨著蘇曜一聲令下,整個壽春城再度忙碌起來。傳令兵快馬加鞭奔赴各地,調兵遣將的文書如雪片般飛向全國各地。
“大將軍此計甚妙。”郭嘉搖著羽扇笑道:“以劉玄德之仁厚安撫徐州,以公孫伯珪之驍勇震懾宵小。如此一來,陶謙縱有異心,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荀彧卻微微皺眉:“只是.劉玄德素有大志,若讓其坐大徐州.”
蘇曜擺擺手打斷道:“無妨。劉備雖有雄心,卻無根基。況且.”
蘇曜眼中閃過一絲玩味:“我特意讓公孫瓚與他搭檔,就是看準了這二人都不是輕易甘居人下之輩。”
劉備與公孫瓚可是老同學了。
不說兩人當年的老師在朝堂干的好好的,這倆人就算真要作亂,地位相近的情況下誰愿意給另一人當打手?
放到一起,他倆只能乖乖配合,老實為天下大業出力。
郭嘉撫掌大笑:“大將軍真高瞻遠矚也。”
正說話間,忽有親兵來報:“啟稟大將軍,太史將軍急報!”
蘇曜展開戰報,頓時發出一聲輕笑。
郭嘉問:“可是前線大捷?孫策授首?”
蘇曜笑答:“確實是大捷,宛陵城已拿下,不過嘛孫策那小子倒是又跑了。”
“又跑了?”
眾人詫異:
“大軍合圍竟還能跑掉,子義辦事竟如此不牢嗎?”
說話間,蘇曜把戰報遞給眾人,然而不看還好,一看他們就更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