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孫伯符這宛陵城也要被踏平?
太史慈如此輕蔑的發言頓時讓孫策怒發沖冠,握緊長槍的手青筋暴起:“太史子義!你休要小覷于我!”
太史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孫策:“伯符覺得我的武藝如何?”
孫策冷哼一聲:“將軍武藝確實不凡,但若說能以一敵十,未免太不自量力!”
“確實,”太史慈哈哈一笑,“對付伯符我自不能以一敵十,但大將軍麾下,如我這般身手的將領不下十人,呂布、關羽、張飛、典韋、趙云等,皆可以一敵百,大將軍本人更是真萬人敵也,我在他手上連三招都走不過去。”
“你說什么?!”孫策瞳孔驟縮,握槍的手不自覺地松了幾分。
“伯符,你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太史慈仰望星空,聲音低沉:“大將軍早年征戰草原,以百騎出關橫掃匈奴十萬,當年我在遼東更是親眼目睹大將軍單槍匹馬沖入數萬敵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匈奴單于、鮮卑大人,還有如董卓等賊逆麾下的多少名將都成了他的槍下亡魂。”
他轉頭直視孫策:“伯符可知,大將軍若要取你性命,不管是調兵遣將,還是親自出手,你和這小小的宛陵城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孫策臉色陰晴不定,握槍的手微微顫抖。
孫策自并非閉目塞聽之輩,關于蘇曜的傳聞,他更是一清二楚。
尤其是與自己父親帶領江東軍團慘敗的那一戰,他雖未親身經歷,卻依稀可從軍中老卒的只言片語里拼湊出那慘烈圖景。
黃蓋、程普、韓當、朱治等人皆武藝不凡之人,父親本人更是勇冠三軍,號稱江東猛虎,讓他極為尊重。
可即便如此,就是這樣一支南征北戰,未逢一敗的江東強軍,與大將軍蘇曜的首次交手就落了個折戟沉沙,全軍覆沒的下場。
那些英勇忠誠的將士們,死的死,降的降,父親孫堅本人更是被生擒活捉,落了個身首異處的結局。
如此想來,那位大將軍確實是有真本事的人,否則,自己父親等人的遭遇又要算什么呢?
“哼,他若真如你所說,為何不來殺我?而是只派太史將軍一人,難道他是他不想要這宛陵城嗎?”
太史慈見孫策態度緩和,哈哈一笑說:“大將軍胸懷天下,豈會執著于區區一城一地的得失?”
太史慈目光炯炯:“他知你年少有為,是難得的將才,更知你父孫堅之死乃是各為其主,非私怨也。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大將軍有意招攬于你,為黎明蒼生出力,不知伯符可愿棄暗投明?”
孫策聞言,如遭雷擊,整個人僵在馬背上。
這個人剛剛說什么了?
父親之死竟就這被輕描淡寫的說成了“各為其主”?
孫策胸口劇烈起伏,眼中怒火幾欲噴薄而出:“太史子義!你可知我父.”
“我知道!”
太史慈出言打斷,聲音也變得低沉:
“孫文臺將軍乃真豪杰,其死令人扼腕。但伯符可曾想過,若繼續與朝廷為敵,不僅你要步令尊后塵,連周尚這些庇護你的人也難逃株連之禍?”
他指向宛陵城方向:“周太守為保你已違抗朝廷,城中將士本可安居樂業,卻因你一人之故深陷戰火。若城破之日,他們的妻兒老小又當如何?”
孫策握槍的手漸漸松開,眼中怒火轉為掙扎。
太史慈見狀,趁熱打鐵:“大將軍有言,若伯符愿降,他可上奏朝廷,免去你孫家的罪過,那些因你父之罪而被關押在京師的孫家成員還有程普朱治等人亦可下令釋放,給他們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若是以后你能再立戰功,大將軍還可讓你承襲你父的爵位。”
“甚至,如周尚等人,其雖有違逆,大將軍亦可從輕發落,免其死罪。如此一來,豈不比你們困守孤城、玉石俱焚強上千倍?”
夜風呼呼的吹過,亭中火把搖曳,兩人披風獵獵作響,孫策沉默良久,嘆息一聲:“太史將軍,此事關系重大,我還需再考慮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