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張龍、張虎三兄弟準備在深城建造的無人機生產工廠,因為建廠需要一點時間,加上生產線需要定做,人員也需要招聘、培訓,倒是不急著用28納米芯片。
不急著用,卻不代表不用訂購。
等張北他們走了后門,交錢下了訂單后,才發現訂單排到了明年4月,這就太拖后腿了。
然而,這已經是芯片廠那邊加班加點擠出的多余產量了,誰讓他們不早點下訂單呢!
…
雖然自由貿易協議是鎂國那邊先提出來的,但真正啟動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的卻是鷹國佬!
隨著鷹王度過藥物引起的低燒期,身上開始大面積脫皮,其外在樣貌明顯有了改變,恢復到了五十多歲的樣子。
如果她聽從醫囑,回去后能持續鍛煉身體,還能把這幅樣貌保質二三十年。
因為鷹國開啟的這場談判,才回首都沒多久的張招娣,以對外經貿港澳處長的身份,隨團又來到了港島,參與相關條款的談判。
這條消息傳開后,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大陸投資的各路資本,也放棄了大半顧慮,帶著資金來到港島,先建立一家離岸公司,然后才沖進內地的商海。
他們之所以先在港島注冊了公司,才去大陸尋找商機,那是因為港島公司在內地賺的錢,只需要向內地繳納5%的離岸稅,而港府對各公司的島外收益不收稅。
這一進一出,實際上只須繳5%的稅,這么低的稅收,自然能吸引各路資本的青睞。
唯一讓他們猶豫的,是大陸的制度!
萬一以后給他們來個公有,那就不是稅收低不低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拿回本金的大問題了!
好在大陸這些年完善了相關的外資法,也積極參與了許多國際事務,讓各路資本看到了大陸的轉變。
當然,最關鍵的因素是,和平集團在大陸的投資額度越來越大。
有和平集團在日島斬獲幾千億鎂元的商業戰績在前,其他想要賺錢的資本家,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平集團這輪投資內地的邏輯,以期跟著賺錢。
如今,鷹國佬正式向大陸發起自由貿易協議談判,鎂國也即將跟大陸談判這個協議。
諸多利好因素促進下,那些進入內地考察了一番的外資,哪還舍得離開。
現在困擾他們的難題,也是內地各路經濟學家最困擾的問題,外匯兌換!
內地目前還在施行外匯調劑業務,即在管理部門監管下,外資企業與有關單位之間,根據管理部門指導價,再按照自行協商的匯率,調劑外匯與rmb的兌換。
“自行協商的匯率”與管理部門指導兌換匯率肯定有差價,這就滋生了一批游走在灰色地帶的關系戶。
不過,這些關系戶也是有能力上限的,讓他們單筆吃下個幾千萬鎂元沒問題,只要掌握頻次,當地銀行也能擺得平。
可問題是,如今有大筆外資排隊入場,動不動就是幾億鎂元的體量。
最關鍵的是,這些外資有和平集團指引,有當地的招商部門負責接洽,誰敢從中賺差價?
他怕是嫌生活開得太好,想去踩縫紉機吃牢飯了!
于是乎,在鎂國向大陸派出談判小組,開起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并定下老布到首都的時間后,首都向張和平發出了會議邀請。
他們準備請這個,在日島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掠奪了近兩千億鎂元的資本大鱷,作為藍方陣營,為紅方提出的外匯改進制度查漏補缺。
對此,張和平沒有半點猶豫就答應了。
因為國內外匯兌換制度的改善,對和平集團的資金進出也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