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對臨鋼集團的財務進行了審計。
他發現集團的財務,存在很嚴重的虛報、謊報、亂報等情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與關系公司或空殼公司簽訂虛假合同,配套虛假開具發票、偽造物流單據、驗收報告等手段,構建形式上的完整交易鏈。
過去一年,臨鋼集團全年虛增技術服務費支出1500多萬元,資金通過多個空殼賬戶回流至集團某個高管的個人賬戶。
有人將5萬元市場調研費篡改為20萬元,配套偽造訪談記錄、數據分析報告。
某部門為完成kp,虛構80多份虛假調研報告,被審計抽查時發現所有受訪者聯系方式無效。
又如,偽造會議通知、簽到表套取會務費,實際參會人數不足申報三分之一,大比例虛報會議費用。
有人利用報銷管理漏洞,篡改機票、火車票、出租車行程,將私人旅行包裝成公務出差或外出。某員工將度假機票配套客戶拜訪照片,比如修改滴滴行程明細后打印報銷,成功報銷3萬元差旅費。
還有人串通醫療機構,購買虛假診斷證明、掛號單、病歷本,偽造重病事實。某員工提交偽造生病診斷書,申請大病補助,通過核查發現就診醫院無相關治療記錄。
正常來說,這些手段是不難被發現的。
像那種修改行程明細的手法,只需要重點抽查訂票系統后臺數據,要求出示現場照片或視頻進行檢查,或重點關注打印材料的格式細節是否有瑕疵,如對齊位置、字體大小等等,就很容易發現破綻。
可是集團財務的管理者,和這些人一樣,都是郭家軍的代表人物,他們經常在一起吃喝玩樂,結成了深厚的貪官友誼陣線聯盟,你包庇我,我包庇你,互相挖企業的墻角,樂此不疲,一起發財。
張俊對這些造假手段,早就司空見慣,只需要稍做調查,就能查個水落石出。
這種調查取證,一要靠認真的態度,二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就很容易識破別人的小伎倆。
張俊越查越心驚,越查越憤怒!
臨鋼集團業績下滑,一方面是因為管理者不善經營,沒有把心思放到開拓業務上;另一方面就是蛀蟲太多,你一口我一口,蠶食企業的利潤。
再大的企業,也經受不起這般摧殘。
張俊嚴厲下達指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不管對方是什么職務,什么背景,只要存在營私舞弊、貪贓枉法之類的情況,就堅決予以開除,并追索所貪財物,同時追究其刑事附帶民事責任。
處理一例,公示一例,警醒其他職工。
在具體的調查處理過程中,張俊絕口不提郭家軍這幾個字。
因為他針對的,并不是郭明濤一伙人,而是整個企業的蛀蟲。
但在實際操作中,郭家軍那伙人,又是重點調查的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調查取證當中,馬偉豪和趙靜起到了重要作用。
馬偉豪和趙靜二人,來臨鋼集團工作也有一段時間了,他們對企業基層虛報的套路是很熟悉的。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虛報的人多了,虛報的次數多了,自然就會被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