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原南鋼廠的職工,和原臨鋼廠的職工,全部大洗牌,穿插安置在不同的子公司和崗位上。
同時,張俊召開會議,做了重要講話。
他在會議上強調,所有的人員,都是臨鋼人,都是一家人,不再有什么原南鋼、原臨鋼的區別。誰要是再提這樣的論調,就是和整個集團黨委作對!
張俊必須徹底消除派系斗爭的隱患。
企業也是一個大家庭,家和才能萬事興。
在人事任命上,嚴格執行考核制度。
有者能上,無者能下。
一個人通過考核,升到了管理位置,但是如果幾年之內,都做不出大的成績,也有可能被降職使用。
張俊要打破國企里面只能升,不能降的傳統,要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要給后來者更多發展和升遷的機會。
經過這番整治,臨鋼集團的局勢,總算得到了全面的改觀。
有了好的制度,還得有合適的人才去執行。
張俊把臨鋼集團當成一條巨大的生產線,把每個人都安排到合適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流程去創造去生產,既能保證安全有序,又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時間會證明,他在臨鋼集團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在這場斗爭中,馬偉豪因為立功,表現不錯,被提拔到了銷售部副經理的位置上。趙靜的職務也有所提升,成了集團辦公室的主任。
難怪有人說,張俊又何嘗不是在使用自己人?
和郭明濤不同的是,張俊用人,用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齊長順自不用多說,技術尖子,業務骨干,才華橫溢,是臨鋼集團的靈魂人物。
馬偉豪有留學經驗,也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和銷售經驗,特別是在搞銷售這一塊,他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
趙靜更是女強人一個,曾經做企業也做得風生水起。
關系戶,并不是不能用,而要看怎么用。
用好了,就可以利用他們的背景和人脈,拓展企業的業務和銷路,也能更方便和政府各個職能部門聯系。
張俊要做的,就是人盡其才。
搞定臨鋼集團最大的麻煩后,張俊又將目光瞄向了臨革廠。
比起臨鋼集團,臨革廠的問題更加嚴重,也更難解決。
臨鋼集團最大的問題是郭明濤和他的郭家軍,只要解決了這幫人,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而臨革廠的問題則大得多,也復雜得多。
張俊本來想把臨革廠的廠長馬杰調到臨鋼集團委以重用。
可是他后來尋思,臨革廠更需要一個厲害的廠長,于是沒有調動馬杰的工作。
要解決臨革廠的難題,張俊必須別開生面。
他決定成立一家新的皮革集團,整合全市皮革資源,盡快幫助臨革廠走出困境。
這天,張俊來找徐沛生,討論成立市皮革集團的事情。
徐沛生正在翻閱文件,看到他進來,便放下手里的工作,笑著起身,請張俊坐到沙發上,笑呵呵的道:“張俊,還是你有手段,把郭明濤那個不可一世的家伙,也給扳倒了下來!大快人心啊!”
張俊謙虛的說道:“我的一切行動,都是在市委的正確指揮下進行。”
徐沛生微一沉吟,問道:“查郭明濤的時候,有沒有查出來,他和市里其他人有勾結?”
張俊明白,徐沛生所說的市里其他人,指的是章明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