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一拱手:“太子殿下,如今流寇短時間不足為慮。然遼東局勢恐為不妙,在下以為,朝廷應該把重心放在遼東邊關。急于外而緩與內,對待流寇既不能放任不理亦不能操之過急。唯有邊關建奴,視為大害!”
朱興明哈哈大笑:“好,好!本宮正有意帶兵北上遼東,二位承蒙不棄,可為我軍中左右軍師,可否。”
李巖和宋獻策一驚:“太子殿下,您要去遼東?”
最開始的時候,朱興明還有些不太確定。他總覺得遼東會出問題,可是出什么問題一時半會兒又說不出來。畢竟薊遼總督洪承疇,只要他不輕易出戰,依仗堅固的城墻固防,黃臺吉本事再大也拿他們沒辦法。
可朱興明心中總是隱隱覺得不安,似乎黃臺吉是密謀一個重大的計劃。因為,自從義州城外一戰之后,建奴幾乎是銷聲匿跡。清兵沒有發動一次像樣的進攻,這不合乎常理。或者更確切的說,這不是黃臺吉的作風。
所以朱興明老是不放心,他總感覺遼東那邊不踏實。直到李巖和宋獻策跟自己分析了一番,這才使得朱興明加倍確信,遼東問題等不得。
看來,自己這次出兵遼東是對的。三千虎賁營,加上東宮衛大概五千人的隊伍。朱興明要親自到遼東看看,清軍那邊到底鬧得什么鬼。
殊不知,此時的遼東,確實已經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此時的黃臺吉,正在帶著他的八旗子弟,在密謀著一個巨大的陷阱。義州城一戰,黃臺吉膽戰心驚心有余悸,他已經看出明軍的勢力不容小覷。
明軍不是不能打,而是缺乏重要的將領。他們仗著堅固的城墻,清兵是很難攻克的。
可是對于黃臺吉來說,天下并沒有難打的仗。打仗要看怎么打,對此,黃臺吉徹夜研究起漢人的兵法。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甚至于三國演義他都看上了。
還別說,漢人還真是智計無窮。這些書籍,居然還真就讓黃臺吉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打遼東,絕不能使用蠻力。
黃臺吉開始頻繁的調兵,一個月之內竟然調兵打幾十次。頻繁的調動也引起了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注意,于是,洪承疇派出細作,四處打探消息。
可黃臺吉軍令極嚴,你根本看不出他的目的是什么。直到,七日后,黃臺吉的大軍傾巢而出,開始往義州城方向奔馳。
在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看來,黃臺吉這次是勢在必得,硬是要打下義州城。
他就不信了,滿清騎兵縱橫天下,怎么就不行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