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皇宮“御廚止用羊肉”。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時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減少到每天40只,神宗時,開封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
皇權之家吃羊肉是司空見慣,權貴們也是趨之若鶩。可是尋常百姓人家,誰又能吃得起這么貴重的東西呢。
自從糧食產量上來了之后,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著。甚至于在京郊,早已出現了養雞專業戶。
那些雞農,就是將孵化出來的小雞規模化飼養。去集市上買來糧食飼喂,讓母雞產蛋,將公雞屠宰。養殖業的興起,使得許多百姓們以養殖為生了。
尚膳監中那個房山白鴨蛋,就是專門從事養鴨的鴨農們手里弄來的。
自從國丈周奎參與了朱興明西山玻璃廠的投資之后,原本想著跟著賺個盆滿缽滿的。實際上,西山玻璃廠的利潤驚人,確實是周奎應該算得上是京城首富了。
可他這個首富是個空架子,首先西川玻璃廠九成的利潤歸朝廷所有,周奎手里不過是一成的利潤。
即便是這一成的利潤,也足以使得周奎成為大明第一首富。
問題是,他這個首富,根本就沒能從西山分到一文錢。每年的利潤分紅,朱興明都是一文不給。
周奎自然就不干了,于是上書提及此事。朱興明就安慰,你現在也不缺錢,要這許多銀子作甚。每年的利潤分紅我給你留著,繼續投進玻璃廠的擴建當中。
也就是說,周奎毛的銀子都沒分到,朱興明只不過是給他畫了個餅。他這個首富,只是個空架子。
時間久了,周奎就回過味來了。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沒日沒夜的干。結果呢,到頭來免費替你打工。
周奎的心理就不平衡了,身為一個國丈的他,撈錢的手段自然很多。雖說是他明知道朝廷對于治貪反貪都是雷厲風行,尤其是朱興明上位之后,更是對于官場進行了嚴肅的整頓。
周奎也漸漸發現,之前那些撈錢的法子都不管用了。現在官員們都人人自危,輕易不敢涉險了。畢竟比起白花花的銀子,自己的腦袋更為重要一些。
可這也難不倒周奎,機緣巧合之下,他和尚膳監的陳德貴勾搭上了。尚膳監不是個政權部門,輕易不會引起朝臣的注意。而尚膳監又是個肥的流油的部門,這個部門是個肥差。
二人很快勾搭成奸,一開始,陳德貴和周奎二一添作五。二人五五分賬,周奎逐漸對此又開始不滿意了。
他覺得一個小小的尚膳監掌印,竟然分的這么多。陳德貴察言觀色,于是慌忙進行了三七開。周奎拿七,陳德貴拿三。
這邊周奎是滿意了,陳德貴的心里又不平衡了。憑什么我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給你七成。萬一東窗事發我可是腦袋搬家,而你仗著國丈的身份多半平安無事。
于是陳德貴開始變本加厲的壓榨貢品,房山的鴨農就是受害者。
肆意的壓榨,使得百姓們沒有了活路,這才把事情鬧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