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景象,這個時代到處都是荒蕪和破敗,這是朱興明的印象。
晚晴時期的一組照片,深刻的反映出來,封建時代的真實面貌。
比如說,五岳之尊的泰山,歷朝歷代的帝王們,都喜歡封禪的地方。
我們如今看到的泰山,郁郁蔥蔥俊秀挺拔。
然而從晚晴一組照片上看來,整座泰山上,到處都是裸露著的光禿禿的石頭。哪里,有半點大樹的影子。
山林樹木,在這個時代都是相對稀缺。
別的不說,一到了冬天就看得出來,尋常百姓們為煮菜做飯的柴火發愁,那是尋常的事。
我們一直從史書中窺伺古人,實際上的古人生活,要艱難的多。
我們在讀史書的時候,有時候很奇怪,為什么會有樵夫這樣的職業。
古人都是很勤勞,砍柴完全可以親力親為。
實際上,樵夫在古代可是個很吃香的職業。
這一切,就是因為柴火太過于稀缺的原因。
至于那些土肧的城墻,到處都是斑駁陸離。就算是天子腳下的京城,京城內到處也都是隨地大小便的惡臭痕跡。
馬車隨著人流緩緩挪動,終于穿過狹長陰暗、散發著汗酸和牲口氣味的城門洞。城內景象比城外更顯凋敝。
街道狹窄,兩旁多是低矮的土坯房或半舊的木樓,許多店鋪門可羅雀,招牌蒙塵。行人稀少,即便有,也是步履匆匆,眼神躲閃。
空氣里除了塵土味,還隱隱飄蕩著一股食物輕微腐敗的餿味。墻角屋檐下,蜷縮著幾個衣衫襤褸的乞兒,瘦骨嶙峋,眼神空洞地望著過往行人。
這才是真正的古代生活,歌舞升平不過都是粉飾出來的而已。
朱興明好在已經習慣了,他示意孟樊超將車趕到一條相對僻靜的后街,在一家掛著“悅安老店”破舊幌子的客棧門前停下。
客棧掌柜是個干瘦的老頭,見有客來,堆起謙卑的笑容迎出:“幾位客官,打尖還是住店?小店干凈便宜……”
“要兩間上房,清凈些的。”旺財上前交涉,熟練地丟出一小塊碎銀。
“好嘞。好嘞。天字號房兩間,您樓上請。”掌柜的眼睛一亮,連忙殷勤引路。
房間在二樓盡頭,推開吱呀作響的木窗,正對著客棧一個小小的天井,以及天井外一條更狹窄、更骯臟的后巷。巷子里污水橫流,堆著些破爛家什,幾只瘦骨嶙峋的野狗在垃圾堆里翻找著。空氣悶熱,帶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酸腐氣味。
野狗極為的警惕,畢竟在這個時代,人類是極其危險的存在。
朱興明站在窗邊,眉頭緊鎖,望著巷子里那幾只爭搶著一塊骨頭的野狗出神。
“爺?”孟樊超無聲地出現在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