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明若有所思。
參觀完畢,朱興明賞了李文一錠銀子,走出互市。日已西斜,北風愈緊。
回到總督府,田文浩早已備好晚宴。宴席上,朱興明問起日間所見王老五賣假皮一事。
田文浩嘆道:“此類事時有發生。臣已下令嚴查,但防不勝防。”
“治標不如治本。”朱興明放下筷子,“假皮子能賣出去,是因為真皮子難買。為何難買?因為運輸不便,貨源稀少。若鐵路修通,真皮子價格必降,假皮子無利可圖,自然就沒了。”
田文浩眼睛一亮:“陛下圣明!如此看來,修鐵路不僅是經濟之計,也是安民之策!”
晚宴后,朱興明不顧旅途勞頓,召集遼東官員議事。
大堂內燭火通明,朱興明坐在主位,聽著官員們匯報各項政務。說到鐵路時,意見分歧頗大。
布政使張志遠憂心忡忡:“陛下,修鐵路固然好,但遼東地廣人稀,修建難度大。且冬季漫長,土地封凍,一年只有半年可施工,耗資必將遠超預期。”
按察使周正明也附和:“近年來雖無大戰事,但女真各部未必安分。若鐵路修成,被其利用,反成禍患。”
田文浩爭辯道:“二位大人所言雖有理,但不能因噎廢食。修建困難可以克服,蠻族之憂可以防范。鐵路之利,惠及千秋啊!”
眾人爭論不休,朱興明靜靜聽著,不時發問。待大家說得差不多了,他才緩緩開口:
“諸卿所言,皆有道理。朕問你們,遼東如今最缺的是什么?”
官員們面面相覷,有人說是人口,有人說是資金,有人說是技術。
朱興明搖頭:“最缺的是時間。”
“運輸耗時,信息耗時,調兵耗時。若能節省時間,人口會增長,資金會流動,技術會傳播。女真為何難以馴服?因為他們來去如風,而我們行動遲緩。若鐵路修通,朝發夕至,何患之有?”
他站起身,走到遼東地圖前,手指從沈陽盛京一路向北,直至黑龍江畔。
“鐵路必修。不僅要修到沈陽盛京,還要修到吉林,修到黑龍江,修到庫頁島!讓大明的鐵龍,馳騁在遼東沃野上!”
眾官員跪地高呼萬歲。
“要致富,先修路!”
朱興明的這六個字,送給了遼東官員。
是夜,旺財伺候朱興明就寢,端來了一盆洗腳水。
“爺,該歇息了。”
朱興明放下手中的書本,抬起頭:“旺財,今日在街上遇到的互市司事,那個叫李文的可有印象。”
旺財點點頭:“是個好官,對咱恭敬有禮。”
朱興明呵呵笑道:“未必盡然。”
旺財一呆:“啊?小人不懂。”
“這家伙是田文浩派來的,早就知道咱們的身份了。”
旺財恍然大悟起來:“原來如此,難怪他對爺是如此的恭敬有禮。”
朱興明嘆了一口氣:“這些人,都怕朕。怕朕挑他們的毛病,只要有人知道朕的身份。朕不管是在皇宮還是在民間,都是看不到事情的本來面目的。”
旺財沉默,這倒是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