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洋洋得意,自認為做的天衣無縫。
這一手確實狠辣有效。當駱炳留在遼東的暗探將消息傳回時,朱興明和駱炳都意識到,在軍械走私這條線上,短時間內很難再抓到吳三桂的直接把柄了。
此人做事果斷狠絕,絲毫不留余地。
而就在此時,另一個對吳三桂極為有利的消息傳來:遼東總督田文浩,因年事已高,舊疾復發,正式上表懇請致仕歸鄉。
遼東總督之位,瞬間空懸!
這個消息如同在滾油中滴入冷水,立刻在遼東軍政兩界引起了巨大波瀾。
按照資歷、軍功、以及不久前“破獲”走私大案的“功績”,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無疑是呼聲最高的繼任人選。
他麾下關寧鐵騎是遼東最精銳的力量,他鎮守的山海關是遼東最重要的關隘,他本人也能征善戰,在軍中威望頗高。一時間,為吳三桂請愿、造勢的文書、私下里的活動絡繹不絕。
吳三桂本人更是志在必得。只要坐上遼東總督的寶座,他就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遼東王,手握三十萬大軍的指揮調度大權,屆時,朝廷再想動他,就難如登天了。
他甚至開始暗中盤算,上任之后如何一步步清洗田文浩的舊部,安插自己的親信,將遼東徹底經營成自己的獨立王國。
然而,紫禁城中的朱興明,是絕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養心殿內,朱興明看著桌案上堆積如山的、為吳三桂請功并暗示其應為遼東總督最佳人選的奏疏,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笑意。
“跳得真歡啊。”他輕聲自語,“看來,這個吳三桂,是迫不及待地想當這個遼東王了。”
駱炳侍立一旁,低聲道:“陛下,吳三桂清洗內部,斷了軍械案的線索。如今又眾望所歸,若真讓他當了總督,恐成尾大不掉之勢,后患無窮。”
“朕知道。”朱興明淡淡道:“所以,這個總督之位,絕不能給他。”
駱炳面露難色,“如今他剛立‘大功’,表面上看并無錯處,若陛下無故駁回眾議,恐寒了邊關將士之心,也會讓吳三桂心生警惕。”
朱興明接話道:“所以,我們不能‘無故’。既然找不到他謀逆走私的真憑實據,那我們就給他制造點別的‘錯處’。”
駱炳心中一動:“陛下的意思是?”
朱興明站起身:“他不是想要總督之位嗎不是標榜自己愛兵如子、治軍有方嗎?那朕就從他的根本——軍心入手。朕要讓他嘗嘗,什么叫百口莫辯,什么叫人心盡失。”
一個極其精巧又狠辣的計策,在朱興明心中升起。
吳三桂不愧為梟雄,即便是現在,他治軍能力也足夠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