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徹底癱軟下去,所有的狡辯和怨恨在鐵一般的事實和皇權的絕對力量面前,都顯得如此蒼白可笑。他知道,自己完了,徹底完了。
接下來的幾天,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組成的會審法庭,對吳三桂進行了多次審訊。
雖然吳三桂試圖狡辯,但在駱炳提供的如山鐵證面前他的所有辯解都蒼白無力。
審訊過程被詳細記錄,其罪狀被一一羅列,主要包括:
長期巨額克扣軍餉糧草,貪墨自肥,數額巨大。
吃空餉,虛報兵員,欺瞞朝廷。
縱容甚至指使部下殺良冒功,禍害地方。
與罪商蘇長生勾結,利用職權為其走私活動提供便利。
結交朝臣,結黨營私,圖謀不軌。
北安門外,因其罪責引發騷亂,并有刺客劫囚,雖非其直接指使,但亦因其而起,驚擾圣駕,罪加一等。
每一條,都是足以砍頭甚至族誅的大罪。
最終,三法司會同內閣,擬定判決:吳三桂罪大惡極,罄竹難書,依《大明律》,判處凌遲處死,抄沒家產,誅三族。
判決書呈報御前。
養心殿內,朱興明看著那份厚厚的判決書,沉默良久。凌遲,誅三族…這是極其嚴厲的刑罰。
他提起朱筆,在判決書上緩緩批下一個字:“絞刑。”
朱興明上任后,早就取消了凌遲。但這些官員,在揣測圣意故意寫上去。
圣旨下達,朝野震動。
行刑之日,選在北京城最熱鬧的菜市口。聞訊而來的百姓人山人海,將刑場圍得水泄不通。
人們議論紛紛,有的唾罵吳三桂喝兵血該千刀萬剮,有的則暗自唏噓一代梟雄竟落得如此下場。
囚車駛來,吳三桂被拖上刑臺。他面色灰敗,眼神空洞,早已沒有了往日的神采。當監刑官宣讀圣旨,臺下爆發出震天的叫好聲。
吳三桂的死,標志著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暫時告一段落。但其帶來的余波,卻遠未平息。
借著清算吳三桂的勢頭,朱興明以雷霆手段,對朝堂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洗。所有與吳三桂過往甚密、有勾結嫌疑的官員,紛紛落馬。兵部、戶部等多個衙門被徹查,一大批官員被革職、流放甚至處死。朝堂之上,為之一肅。
說白了就是,很多和吳三桂案子沒有關系的。
但是朱興明一直想動沒有動的,借著這個由頭,一并處理。
皇權,有時候就是這般的冷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