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眼中寒光一閃。此案涉及江南官場和巨富,由地方審理,難免受到掣肘,甚至官官相護。
“張愛卿。”
“臣在。”
“此案關系重大,朕命你親自選派得力干員,組成欽差團隊,赴杭州徹查此案!無論涉及到誰,一查到底,絕不姑息!讓都察院、刑部各派精干御史、郎中介入。再傳旨駱炳,命錦衣衛暗中協查,注意江南官場動向。”
“臣,遵旨!”張定心中一凜,知道皇帝這是要動真格的了。他立刻領命而去,開始挑選人手。
欽差團隊很快組建完畢,以刑部右侍郎李文淵為正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守廉為副使,一行人帶著皇帝的尚方寶劍,快馬加鞭,奔赴杭州。
杭州府大牢。
曾經風光無限的江南首富沈千川,此刻身陷囹圄,身著囚服,頭發散亂,但眼神卻依然保持著商海浮沉歷練出的鎮定。他深知“盜采金礦”這項罪名的厲害,那幾乎是死路一條。他不斷向獄卒和前來提審的官員申辯,自己是清白的,所謂金礦,純屬子虛烏有。
然而,最初的審訊對他極為不利。證人一個曾是沈家礦工,后因酗酒被開除的懶漢一口咬定,曾親眼見過沈千川指使家丁在天目山隱秘處開采金砂。
而從他杭州宅邸地窖中起獲的數千兩金錠,經初步查驗,成色和工藝確實與官營金坊的制式有所不同。
江南巡撫和杭州知府面對欽差,態度恭敬,但言語間似乎已經認定了沈千川的罪行,不斷暗示此案應當快審快結,以安地方。
案情似乎對沈千川十分不利。
然而,欽差正使李文淵,是個心思縝密、經驗豐富的老刑名。
他總覺得此案有些蹊蹺。沈千川是聰明人,若真盜采金礦,為何要將如此大量的黃金存放在自家地窖,這不等于將罪證擺在明處嗎?
那個證人的證詞雖然堅決,但細節經不起反復推敲。而且,他查閱沈千川的發家史,發現其財富積累的速度,與已知的那點所謂“盜采”規模,似乎并不完全匹配。
“王大人,你覺得呢?”李文淵詢問副使王守廉,這位都察院的御史以剛正不阿、明察秋毫著稱。
王守廉捻著胡須,沉吟道:“李大人,下官也覺得此案疑點頗多。僅憑一個被開除工匠的證詞和一批來源存疑的黃金,就定江南首富的死罪,未免草率。
況且,沈千川名下產業眾多,賬目清晰,其主營乃是絲綢、瓷器、茶葉貿易,尤其是與南洋的海貿,獲利頗豐。他是否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盜采風險極高的金礦?”
“海貿?”李文淵眼中精光一閃,“查!重點查他的海貿賬目和船隊!”
欽差團隊調整了調查方向,不再局限于金礦本身,而是對沈千川的商業帝國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梳理。他們調閱了市舶司的檔案,詢問了與沈家有過貿易往來的商號,甚至秘密接觸了沈家船隊的一些老船員。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與“盜采金礦”截然不同的財富故事,漸漸浮出水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