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快看!”蟬衣突然拉了陳韶一把。
陳韶順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劉德明正在指揮他爹和一眾上了年紀的百姓將木頭架到三巷和五巷地陷的兩頭。
“這邊也有!”蟬衣往后看了幾眼,又伸手拉陳韶。
陳韶再次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許顯民和孫棋在七巷和九巷也指揮著一眾百姓不斷地調整著木頭擺放的位置。從那些木頭的擺放位置來看,就是在給通道搭橋,以防萬一。
陳韶忍不住笑了。
走到地陷的位置,跟著搭把手,將木頭擺放好后,陳韶來回走了兩遍。都是差不多粗細的木頭,三根并成一排,很是穩固。但想到走木橋的還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陳韶往底下看一看后,提醒道:“雖然很牢固,但為防萬一,還是需要找粗麻繩來將這些木頭捆一捆。”
“大人放心吧,”劉德明拿著一捆粗麻繩道,“我們早就想到了。”
陳韶夸道:“不錯。”
看他繩子捆得有模有樣,陳韶便轉道去了七巷和九巷。七巷和九巷的木頭也已經調整好位置,留著幾個人捆木頭后,許顯民和孫棋已經換到了十一巷和十三巷。陳韶追到十一巷,孫棋看到她,一邊朝她走來,一邊繼續指揮著人干活,等走到近前,不等她問,又先一步道:“早上顯民無意看到這些巷道人來人往,少有人肯繞路或是借路,擔心再出現三巷和五巷的情況,就找我和德明商討著給各個巷道架一座橋。德明跟他爹說后,他爹過來看了一回,也認為得架橋,找了一回大人沒找到,就先自作主張了。”
說完這些,看到木頭已經擺到正確的位置,他趕緊跑回去,在木頭橋上走了兩個來回后,說道:“留兩個人綁木頭固定,其余人去十五巷。”
“沒木頭了。”有百姓說道。
“那就先去拖木頭。”孫棋順勢說道。
等百姓們吆喝著走后,他又回來接著說道:“這些木頭都是在安山那一片砍伐的,附近沒那么多的樹可供挑選。”
說完,不給陳韶開口的機會,他又說:“我們三個已經看好了,回頭填這,石頭比泥巴穩固,填起來也更快。我們三個為此簡單地算了一下,要是能夠組織三五百人,用不上十天半月就能填起來。真要有這效率了,那茅草屋也不用急著蓋了。”
他在說這些時,陳韶就看著他。
經過幾個月的勞作,無論是他,還是劉德明,又或是那些學子,膚色都黑了不少不說,身上的書生氣及麻木也幾乎消散不見,取而代之的除了越來越硬朗的身體外,還有越來越強大的自信與從容。
“這些只是我們的一點想法,”孫棋被她盯得有些不好意思,撓一撓腦袋道,“適不適用,還得大人拿個主意。”
“適不適用,只有用了才知道。”陳韶道,“這樣吧,填通道的事,我依舊交給你們三個負責,至于填坑的人,朱家、顧家、范家那些關著的人會過來充當勞役,要怎么指使他們,你自己想辦法。同時,我會讓王當家在旁邊盯著,你們要是拿不定主意或者遇到什么困難,也可以找他商討。”
說著,她回頭看一眼茅草屋的方向,“至于那邊蓋多少合適,你們也自己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