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不免有些怨怪李琇嬿說:“早不說那是皇上下的旨意,卻哄的我們來替你說好話,做這個冤大頭。”李琇嬿也委屈,圣旨她根本看都沒看,全然是李琇婉說是皇后下的令,心中便有一個可怕的猜測出來。
莫不是李琇婉早就知道,故意讓她來出這個洋相來的嗎?委屈之下就同長公主解釋,兩下里竟是爭吵了起來。
太后道:“好了,都住嘴,事情到如今,依皇后看該如何辦呢?”
皇后道:“長公主屢次插手宮中內務,若是針對的是我便罷了,只可惜這次卻是對皇上所下的圣旨都有意見,若今日不懲處長公主,想明日怕是會更加的為所欲為,便著令自今日起,若無傳召,再不許進宮便是。”
這道口諭若是傳了出去,怕是眾人都當是長公主失了圣寵,于長公主心中,如何就這般乖乖的接受了,正欲爭辯,太后卻說:“就依你說的辦。”
“至于叡王妃,到底是被長公主哄騙,便不作懲處了。”皇后接著又說,“而國公府六女李琇嬿,本宮念著你初被賜婚,難免心中激動,做出許多不經大腦的事,便就這樣放過你,還望你回去后靜思己過,安心待嫁,婚期便定在明年入夏時節,好生準備去吧……”
將這一通人給打發走了,皇后方才去了貴妃宮中,安插在貴妃身邊的眼線,便親自指認了貴妃同李琇嬿私下里來往密切,并李琇嬿吐露對皇上賜婚不滿,貴妃答應幫助李琇嬿,于是拉攏長公主,將之稟明給了皇上,皇上大怒,只念及往日情分,不忍心懲處陳貴妃,以此讓皇后全權處理,皇后也非狠心之人,只將寶絡宮中大門關閉,命貴妃閉門思過,若非有旨,不得外出。
這事一經傳開,都是人精,曉得宮中的風向變了,長寵不衰十幾年的貴妃因為新進宮的皇后而屢次落了下風,失了圣寵。
而新后逐漸取代貴妃在皇上身邊的地位。
“要我說,皇后姐姐卻也是太仁慈了些,就說貴妃犯的那些事,便再嚴重的懲處也是使得的,卻只讓她閉宮思過……”溫蕓汐有些不解的同辛九娘說過,于她心中,好不容易抓到了貴妃的把柄,自然是要利用盡了。
辛九娘道:“外邊都說皇后仁慈,連你也這樣認為,便可見皇后這步棋走得對了,先前貴妃長寵不衰,旁人都怕她懼她,世家之族見了卻也只躲得遠遠的,便也只有一些攀附的小人,會巴巴兒的到了貴妃的跟前討好她。”
“她的口碑實在是爛到不行,不滿她的人很多,皇后這樣做了,是為所有曾受過貴妃氣的人出這一口惡氣,又仁善的很。”
“便相較而下,出身名門,明辨是非又善良的皇后,合該才是最最得人心的。”
“反之若是皇后為了出自己的一口惡氣,對貴妃施以嚴懲,最起碼皇上心里這關便過不了。”溫蕓汐卻也明白了許多,思量道,“更別說其余的人,也會想這皇后同昔日的貴妃是否是同一種性情?”
“如此看來,皇后倒真真是個極聰慧的人,可惜了那些低看她的人,不過皇后又是怎么知道李六姑娘會去尋貴妃,從而設下這局的呢?”卻也實是溫蕓汐心中最最不解的事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