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父親,蘇聯的石油產量雖然超過4億噸,但是他們的鉆井技術、采油技術是非常落后的,以鉆井效率來說,蘇聯的每臺鉆機月進尺僅280米,而我們的石油公司每臺鉆機月進尺為920米,通過引進鉆機和相關技術,他們的每臺鉆機月進尺在今年有望突破500米。
同時,蘇聯還需要大口徑鋼管用于建設石油、天然氣管線:比如完成“友誼二號“管道,其年輸油能力為5000萬噸。”
李奕軒稍微回憶了一下之前看過的資料,又補充道:
“根據通商產業部的推測,蘇聯通過引進鉆機、采油機以及鉆井、采油技術,他們今年的產量將會超過5億噸,對西歐以及我們的出口,也將超過1億噸,僅此一項,就可以獲利超過120億美元!”
點了點頭,李毅安說道:
“是的,沒錯,接下來石油將會出形成雙軌制價格體系:長期合同價鎖定在11.65美元,但供應量會有相應的縮減,畢竟,歐佩克在減產抬價,現貨市場溢價應該會超過20%。在這種情況下,本土石油也就顯得極其重要了,它是彌補市場缺口的唯一選擇,但是,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毅安稍微沉思了一會,然后說道:
“電力,這是我們減少對石油依賴的唯一選擇,至少目前是……”
為什么李毅安會磕電車,并不僅僅只是因為sea的天氣適合電動汽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石油汽車消耗量約占全球石油消費的40%,雖然石油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工業原料,但是如果拋除其在交通上的應用,它也就是一種普通的原料而已經。
這次石油危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
就是形成了石油直接影響到所有人生活的基本石油共識。對私家車依賴度高的歐美各國,在油價上漲期間,形成了這一共識。
為了應付石油危機,歐洲力推柴油車,因為柴油價格穩定,而美國、sea汽車工業全面轉型,車企加速研發省油車型,如此種種。
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石油產地高度集中,且供應受制于人。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石油美元霸權”。
石油美元霸權的建立的前提,并不是美國與哈薩簽署安全保障條約,而是世界對石油的需求。
只要世界對石油的總需求不變,沒有任何人能挑戰石油美元霸權。
想要挑戰石油美元霸權,只有一點——國力上全面超過美國,并且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
而與此同時,還需要動搖石油美元的根本——需求!
而汽車電力化,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車輛是電動汽車,那么就等于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減少了20%,在供需關系下,石油價格會全面下跌。
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電動汽車會消除對私家車對汽油的依賴度,這也就動搖了石油在歐美各國民眾心中“硬通貨”的地位,失去了市場的“硬通貨”共識之后,美元再綁定石油又有什么意義?
石油美元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石油的“硬通貨”地位。
而這才是李毅安磕電動汽車的關鍵因素,也是未來與美國對抗的一柄利劍,只不過,現在,還沒有人意識到這柄利劍是何等的致命。
但是,另一個世界的成功經驗告訴李毅安,電動汽車同樣也可以做成普通買菜車,也可以和燃油車進行競爭。
美國人可以用20年的時間,用三次石油危機,建立“石油共識”。
而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