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毅安所需要的是什么呢?
就是在某些場所讓他站到前排。就像現在,參加大型新一代核電站的奠基典禮的時候,他僅僅只是簡單的說了兩句。接下來就是由李奕軒致辭了。
在兒子致辭的時候,身為父親的李毅安則站在一旁微微點頭,雖然權力的交接是需要時間的,但是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這一切。
十年,或許二十年……
最終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權力的交接。
在簡短的致辭之后,李毅安并沒有離開核電站工地,而是和核電專家們聊了一下。
“你在俄國和他們進行交流的時候,俄國人能現在還繼續搞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嗎?”
李毅安之所以會特意問到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因為面前的這位核電技術專家曾經到蘇聯進行過考察,而且進行了技術交流。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也就是rbmk。這種是一種蘇聯建造的用于核電站的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也是目前仍有在運行的最早的反應堆和最早的第二代核反應堆——第一代是那些試驗性質的研究用反應堆。
總的來說,rbmk存在的關鍵的設計是存在缺陷的。特別是,控制棒的位置,安全殼結構和反應堆的正空泡系數被證明是非常不安全的。
而證明是什么呢?
當然就是切爾諾貝利了!
在另一個世界,很多人所關注的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事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場核事故是蘇聯解體的最后一根稻草。
為了處理核事故,蘇聯花費了數百億盧布。對于原本就財政窘迫的蘇聯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最終這場核事故善后所需要付出的巨額資金導致的財政災難,直接摧毀了蘇聯的財政體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財政的崩潰直接導致了國家的崩潰。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會特意問到這種存在著嚴重缺陷的反應堆。
“閣下,我去年到蘇聯訪問的時候,了解到蘇聯在發展核電階段,推出了rbmk和vver兩種堆型,前者是石墨壓力管式沸水堆,后者是更為常規的壓水堆。
rbmk是從軍用生產堆衍生而來的,vver則是從核潛艇的軍用動力堆衍生而來的。”
作為核電工程師的,因為曾經親自到蘇聯和蘇聯的同行們進行過技術交流,所以,對蘇聯的核電反應堆還是非常了解的。
“因為rbmk比vver更便宜。所以蘇聯方面更傾向于修建前者,而且vver的功率就要小很多,最初型號vver-210電功率才210兆瓦,差不多五臺才能頂一臺rbmk。
從經濟性角度來說,rbmk要遠遠領先vver。”
聽著他的分析,李毅安的眉頭鎖成了一團,難道所有的一切,都無法改變了。
“但是,去年我在和蘇聯的同行交流時,發現他們更關心核電站在戰爭期間的安全問題。
比如避免在轟炸中遭受損失,而rbmk雖然經濟效益更好,建造成本更低,但是它本身并沒有安全外殼。
而這也導致了它在戰爭之中很容易被戰斧式巡航導彈摧毀,所以,在軍方的要求下,他們現在更傾向于vver反應堆,雖然它的建造成本更高,而且更加復雜,但是相對應的它更加安全。”
接著他又提到了去年在烏克蘭參觀蘇聯的一座新建核電站的奠基儀式,那座核電站所采用的就是于vver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