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料運輸船的船身比周圍貨輪低矮許多,吃水線卻深得反常——超過兩千噸核廢料被封裝在鉛鋼復合容器中。
這些核廢料主要來源于從核電站反應堆芯中換下來的燃料,也叫乏燃料,由于它們的鈾含量降低,已經無法維持核反應,但仍然具有很強的放射性。當乏燃料從反應堆中取出,其本身的溫度跟放射性都很高,為了讓輻射能夠減弱,通常要放到水里進行冷卻,保存個5到8年。
冷卻后,會看看還有沒有可利用的成分,如果有還會進行分離回收,比如未反應完的鈾-235以及钚-239。
然后再把剩下的殘渣裝到可以隔離核輻射的桶里,最后把它們……嗯,扔到大海深處。
大海嘛……一直都是人類的垃圾場。
碼頭上,穿著橙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像一群沉默的螢火蟲,在船與岸之間來回穿梭。他們手中的輻射檢測儀偶爾發出尖銳的鳴叫,而專用船艙最終會屏蔽所有的輻射。
起重機吊裝最后一組容器時,鋼索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一個巨大的類似大型油罐帶著黃色輻射標志核廢料儲藏罐被裝進船。
“真不知道,那些家伙有什么好抗議的,他們就沒有學過地質學嗎?”
大副森口說道:
“科學家們不是說過了嗎?板塊構造的俯沖會把核廢料帶到地幔中,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大海,都不會構成任何威脅。”
森口說的這是科學家的研究,當然,只不過沒有人知道,這種板塊構造的俯沖會用多長時間才能把核廢料儲藏罐帶到地幔中。
或許本身這就是一種掩飾性的說辭,
“誰知道呢?就是一群吃飽了撐的家伙。”
三百米外,“臨海號”護衛艦的雷達緩緩旋轉。
艦橋上,大副放下望遠鏡,然后詢問:
“有什么發現嗎?”
“沒有,長官。”
大副點了點頭,然后說道:
“有什么情況隨時通報。”
其實他并不擔心那些環保分子的干擾,如果現在他們在港口外進行抗議的話,自然會有海警將他們逮捕。
但是根據那些環保分子的計劃,他們將會在大洋上進行阻攔,而且他們還隨船帶著大量的記者,用于跟蹤報道,而且根據情報部門提供的情報顯示,船上還有衛星直播設備。
而這也意味著,他們攔截將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直播。
總之一句話,這次任務絕對不輕松,甚至還有可能引起很多麻煩。
“全船注意,一小時后啟航。”
船長的聲音通過“普羅米修斯號”的廣播系統傳出,帶著老式電子設備特有的雜音。這艘船建造于十幾年前,擁有特殊的防輻射設備。
船上的船員們紛紛為起航做著準備,這些船員大都來自日本,他們的收入遠遠高于普通船員,這是因為——給死神打工的人,工資總是特別高。
那怕它的艙室可以阻擋輻射外泄,這樣的航行也是充滿危險的,遵循著sea一慣的傳統,危險的工作肯定是由廉價外勞來承擔。
伴隨著柴油發動機的轟鳴,“普羅米修斯號”解開了最后一根纜繩。在上船起航時,港口的海鷗也被驚得飛了起來。
在它左舷,“臨海號”的76毫米主炮微微調整角度,炮口在陰云下泛著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