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地球守護者號”離開洛杉磯港之后,就一路向西,向著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航行。
這艘集合了包括社會活動家、工程師、醫生、音樂家、科學家和醫生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船員,其中還有十幾位記者。
在向著目標航行期間,隨船的記者,向新聞媒體發出了多份報道。
多家歐美電視臺在報道這一次新聞時,甚至用上了“史詩遠征”的字眼,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從其出發來,他們的行動,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他們甚至船身上打出橫幅——“地球vssea”。大有一副自己代表地球的勢頭。而這種夸張的言語,自然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也讓這場活動受到更多的關注。
他們的阻攔抗議行動,就是通過公眾輿論的影響力,盡而打贏他們的環保戰役。
就像三年前,綠色和平組織阻攔美軍在太平洋進行核試驗一樣,他們僅僅只用一艘木質帆船游艇,十幾個人,一名記者,就成功的阻止了美軍進行核試驗。
而這次,這些人的規模更大,影響力也更大。
面對世界輿論的關注,長安官方也對這一阻攔活動給予了官方回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阻礙sea的行動。
寸步不讓的回答,讓輿論更加關注了,人們都在關注著這一事件走向。
鉛灰色的云層低垂,馬里亞納海溝上方的空氣仿佛凝固。核廢料運輸船“普羅米修斯號”的船艏切開墨黑色的海水,經過數天的航行,船隊終于接近預定海域。
越是接近這個海域,船員們以及護航艦的海軍官兵們就越是緊張,他們知道在前面有一群人正試圖攔截他們。
讓他們緊張的并不是攔截本身,而是他們幾乎無法采取真正的武力手段。
“你知道,面對他們,最無奈的是什么嗎?”
作為“臨海號”護衛艦的艦長杜德儀的語氣低沉,一旁的大副回答道:
“最無奈的是,我們沒有辦法開炮,沒有辦法開槍。”
大副的回答,讓杜德儀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你知道,他們其實是渴望我們開炮的——因為我們開炮了,反而會幫助他們贏得全世界的同情。”
這也正是那些環保組織在全世界范圍內屢試不爽的原因——因為你不可能對他們采取強硬手段。
“所以,艦長,接下來我們怎么辦?”
“按照命令行動!”
……
次日,太平洋的黎明被柴油機的轟鳴撕裂。“普羅米修斯號”核廢料運輸船正在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此時,它距離投擲海區只有不到100海里。
三百米外,護衛艦“臨海號”的雷達屏出現了一個信號。
“艦長,發現“地球守衛者號”!”
“地球守衛者,真他媽的會吹……”
嘴上這么說著,杜德儀下令加強戒備,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的航行,將是最關鍵的時刻,他需要確保核廢料以投放點成功投入大海。
艦員們紛紛根據命令穿上了救生衣,拿起了ar15步槍。
“左舷四十度!小型船只接近!”
三艘黑色橡皮艇從晨霧中沖出,像受傷的海豚般在浪谷間跳躍。最前方的橡皮艇上,自然保護協會成員——來自法國的皮埃爾死死攥著擴音器,他的身上穿著防水服。
“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