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的穹頂觀測艙內,張桂棠漂浮著,額頭輕輕抵在冰冷的觀察窗上。在他腳下——或者說在他視線的垂直方向——巨大的太空船塢就這樣飄浮在太空之中。
而在太空船塢中央,流線型的地月飛船“方舟號”正靜靜停泊,其銀白色的外殼反射著地球的微光。
“方舟號”它是人類前往月球的方舟,它將會徹底的改變人類前往月球的方式。
而這一切都是sea的發明!
想到這,張桂棠的內心是激動的!
作為新一代宇航員中翹楚,張桂棠和任務小組里的其它所有人是不同的,28歲的他,出生在sea,他出生的時候,甚至上過墾殖區的報紙——對于新移民來說,每一個新生兒,都意味著他們在那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他是第一位出生在sea的宇航員。
也正因如此,這次任務才有了特殊的意識——新一代已經成長了起來!
這時他的身后傳來了一個聲音。
“是不是很壯觀!”
是高秉涵,這次任務的總指揮,也是“方舟號”的船長,他是sea的第一代宇航員,曾經多次執行過太空任務以及兩次月球任務,他和人類第一名宇航員王寶賢同時接受訓練,甚至他曾有機會第一個進入太空。
而現在,他將指揮“方舟號”前往月球。
“船長,這真是一個奇跡!”
張桂棠說的是國際空間站,高秉涵點了點頭,說道:
“是的,這個奇跡正是我們創造的!”
說著,他拍了拍張桂棠的肩膀,說道:
“好了,準備一下,我們要出發了!”
很快,伴隨著萬戶角傳來的指令,7人任務小組就出發了。
“準備轉移。”
身為任務指揮的高秉涵的聲音在艙內響起。
宇航員們像一群優雅的水母,沿著連接通道飄向“方舟號”。張桂棠最后一個進入飛船,在艙門關閉前,他回頭看了一眼這個人類在太空中的前哨站——透過舷窗,能看到幾名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正朝他們揮手致意。
“對接機構釋放。”
隨著一陣輕微的震動,“方舟號”緩緩脫離空間站。張桂棠系緊安全帶,感受著飛船姿態調整發動機的微弱脈沖。
“主發動機啟動,三、二、一——”
剎那間,巨大的推力將所有人壓進座椅。舷窗外,蔚藍的地球開始緩緩后退。導航屏幕上,軌道參數不斷刷新,從最初的圓形近地軌道逐漸拉長為一條指向月球的橢圓。
他們還需要經過漫長的航行,九天的航程像一場寂靜的夢境,相比于登月飛船,方舟號是極其寬敞的,它甚至相當于一座空間站。張桂棠大部分時間都漂浮在觀測艙,看著地球從滿盤大小逐漸縮小為藍色的星辰,而月球則從最初的天邊銀鉤,慢慢擴張成布滿環形山的巨大球體。
“準備進入月球軌道。”
飛船輕輕一震,減速發動機噴出幽藍的火焰。月球表面的細節越來越清晰——那些灰白的平原,縱橫交錯的溝壑,還有遠處閃爍著的光澤——那是月球基地的太陽能電池板,足足有上千平方米。它是“前哨一號”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