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陸程序啟動。”
“方舟號”在半空中優雅地翻轉,將著陸支架對準月面,在電子計算機的控制下。隨著一陣輕微的震動和揚起的月塵,飛船穩穩地降落在預定著陸場上。艙內響起“前哨一號”歡迎:
“著陸成功。歡迎你們來到月球。”
透過舷窗,張桂棠看到月球基地的燈光在永恒的黑暗中溫柔地閃爍,像一座指引歸途的燈塔。遠處的地球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藍白相間,是他見過最美的景象。
當艙門緩緩開啟,張桂棠成為最后一個踏上月面的人。他的靴子陷入細密的月塵中,留下清晰的足跡。
而面罩后,高秉涵的嘴角微微上揚——他知道今天將是人類征服星辰大海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從今天起,人類前往月球的方式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過去,每個任務小組,只有三個人,而現在呢?
他們卻是七人任務小組!
不僅如此,方舟號地月飛船在返航時,還可以攜帶超過150噸各種礦物!當然,它在飛往月球時,同樣帶來了上百噸物資。
“準備貨物搬運……”
伴隨著貨艙門的打開,地球上的人們,同樣也通過大屏幕看到了這一幕,幾乎所有人都被驚呆了。
科羅廖夫就是這樣,看著電視里的畫面,他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此時內心的情緒。
已經69歲的他仍然是俄國航天事業的負責人。
在過去的幾年之中,為了能夠與sea以及美國進行太空競賽,他的那個繞火星計劃被無限期的推遲了,他們采用了sea的航天飛機搭載模式,建造了蘇聯的航天飛機,并且利用其建造了大型的空間站……和平號空間。
和國際空間站一樣,和平號空間站也不是一座單純的空間站,它同樣也是一艘太空船塢,按照克羅利奧夫的計劃,未來他們將會在那里建造火星飛船,從太空飛往火星。
按照科羅廖夫的計算,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組裝火星任務飛船,比從地球發射節省了50%的成本,
當然在他的計劃之中,和平號空間站同樣也是蘇聯宇航員前往月球的中轉站。
沒錯,這也是sea的方案。
只不過他的方案還在方案之中,而現在呢?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卻已經把方案變成了現實。
這又如何不讓他驚訝呢?
當然他更為驚訝的是什么?
就是這艘地月飛船,不僅可以如此平穩的直接降落在月球上,而且它還有類似于運輸飛機一樣的大型貨艙。
當艙門打開,看著那個艙門跳板的時候,作為科羅廖夫助手的米申,他用一種極其驚訝的語氣說道:
“真沒有想到他們真的實現了,他們真的實現了……”
他們實現了什么?
他們實現了人類真正意義上抵達了月球——大型的地月飛船,源源不斷的將物資運往月球,同時將月球的資源運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