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號”礦車的六組液壓支腿緩緩展開,像一只鋼鐵蜘蛛般穩穩趴伏在月面上。主控臺的顯示器上顯示著鉆孔定位數據,駕駛員雷耀揚調整著鉆探角度,確保鉆頭與月表保持完美的90度垂直。
“啟動主鉆機。”
隨著高秉涵的命令,張桂堂輸入了指令,工業地質的鉆機的鉆頭開始旋轉,起初緩慢,隨后加速到每分鐘300轉。鉆尖接觸月壤的瞬間,細密的灰色粉塵像被驚醒般騰起,在真空中形成詭異的懸浮霧團。鉆桿逐漸下壓,液壓系統發出沉悶的“嗡嗡“聲,通過車體傳導至駕駛艙,讓雷耀揚的座椅微微震顫。
“穿透表層浮土,進入基巖層。”
張桂棠著實時傳回的地質數據,然后說道:
“巖層密度和之前預期的相同。”
鉆頭繼續向下啃噬,鉆桿上的螺旋紋路將粉碎的月巖不斷帶出。每隔30秒,自動清渣系統就會啟動,將堆積的巖屑吹散。在月面極低的重力下,這些碎石像慢動作般飄落,在鉆機周圍形成一圈奇特的“碎石環“。
當第六個鉆孔達到5米設計深度時,雷耀揚根據指令收回鉆臂。
接受過爆破工程訓練的鄭夜川從防爆艙取出炸藥——這些特制的爆破單元使用鈍感rdx裝藥,外層包裹著溫度調節層,確保在月面極端環境下穩定起爆。
其實,月球爆破本身就是月球任務之一,早在單次登月任務期間,為了進一步測試月球地幔的成分,以及確認月球內部是否還存在熔融的核心,任務小組就曾在月表人為引爆了幾顆榴彈。
這項任務被稱為“月球主動地震實驗”。
由于榴彈比較危險,所以特意還設計了一個月表用迫擊炮,為了能更有效地發射榴彈,迫擊炮與月表成約45度角。每門炮里面裝了4枚榴彈,六硝基二苯胺的裝藥量分別是454g、272g、136g和45.4。
不過到了后來,不太靠得住的迫擊炮方案讓位于lspe炸藥包,總之一句話,在月球上進行爆破早就有了成功經驗。
“裝藥就位。”
鄭夜川小心地將圓柱形炸藥逐個放入鉆孔,動作精準得像在進行外科手術。每根爆破管都連接著電引信,確保毫秒級同步起爆。
雷耀揚啟動防護協議,礦車外部裝甲板“咔嗒“一聲鎖死,全景攝像頭切換到抗沖擊模式。他們操縱礦車后退到安全距離,月面上只留下六個排列成六邊形的鉆孔,像某種神秘的儀式圖案。
“引爆倒計時10秒。”
高秉涵的聲音在耳機中響起。
倒計時歸零的瞬間,六個爆破點同時亮起刺目的白光。由于沒有大氣傳導,爆炸完全靜默,只有月表突然隆起又塌陷的詭異畫面。大塊月巖在真空中崩解,碎塊以完美的拋物線軌跡飛散,然后在低重力下緩慢下落。
沖擊波通過月殼傳導,讓300米外的礦車都產生了輕微震動。雷耀揚看著監測屏幕上的數據峰值:
“爆轟波傳導完美,裂隙網絡完全覆蓋目標區域。”
揚起的月塵像灰色的幕布緩緩落下,露出一個直徑15米的凹陷區,內部布滿放射狀的裂縫。被震松的礦石層完全暴露,在陽光下閃爍著幽藍的。
'x晶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是藍色的。
“新希望號”重新靠近爆破區,前部的多功能機械臂展開,鏟斗像饑餓的嘴巴張開了利齒。雷耀揚操縱控制桿,鏟斗猛地插入松散礦層,液壓系統發出負荷運轉的“嘶嘶”聲。
“這一鏟至少2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