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1章(第三更,求訂閱)
“是官邸的意思……”
聽著侄子的報告,眉頭緊鎖的林蒼佑,半晌才說出這句話。
自大馬獨立后,他一直是大馬的總理。
獨立后的大馬,經濟復蘇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且期間還多次爆發了族裔沖突事件,社會動蕩不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林蒼佑臨危受命,出任獨立后的首任總理。
早年是醫生的林蒼佑,曾經返回唐山參加抗戰,戰后投身政治,作為首任總理的他面對嚴峻的經濟和社會形勢,其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和務實的作風,推行了一系列大膽的經濟改革措施。
在sea通商產業部的指導下,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他還把目光投向了化工等重工業,利用“倫敦毒霧事件”后,英國化工產業轉移的機會,
他設立了化工工業區,當時他初步計劃是準備設立在霹靂州,但是因為沒能說服當地民眾,最終他選擇了自己的家鄉檳城。
由此吸引帝國化工落戶檳城,開啟了大馬的化工之路。
從鋼鐵公司到化工工業區,再到造船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在他的主導下,大馬的產業規模不斷的發展,甚至因為勞動力不足,不得不從暹羅引進外勞。
而幾年前,他又設立自由工業區,為外資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便利的營商環境,例如提供長期的免稅期和簡化行政手續。他將電子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成功吸引了王安、長虹、國際電子以及英特爾、惠普等國際電子巨頭前來投資設廠。
這些企業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資金和技術,也為大馬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為了配合工業發展,林蒼佑還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擴建港口、改善交通網絡、興建工業園區等。
這些舉措迅速改變了大馬的經濟面貌,使大馬gdp迅速增長,失業率大幅下降,重工業以及電子產業也迅速崛起,成為大馬經濟的重要支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大馬奇跡”。
可以說,在南洋經濟圈中,大馬是發展最快,最類似sea的地方,甚至被稱為“南洋好學生”。
但是這個學生,有一點不好——在工人福利上,遠遜于sea,這也是南洋經濟圈的特點——其企業仍然帶著血汗工廠的特點。
當然,這些血汗工廠與港島、韓國的一比,顯然又不是一個檔次的,畢竟,有sea在那里做榜樣。
至少在這些地方,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事故保險、醫療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還都有的。
“那么,叔叔,咱們真的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嗎”
面對侄子的反問,林蒼佑沉思著,并沒有立即回答,他默默的點著一根香煙,此時,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是長安,是sea。
這些年,他是親眼目睹了sea是如何從雨林中崛起的,作為見證者,他很清楚,sea的社會福利和勞工法令,對于其經濟的促進作用。
但有時候,有些東西,就像是毒藥一樣,總讓人無法拒絕其誘惑。
“如果將相應的標準法令,真正落實到了私營企業當中,我們的企業能夠負擔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