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賢的表情瞬間嚴肅起來,他看著這位剛剛上任的站長,說道:
“長安已經決定對他動手了,是嗎”
他之所以會這么問,是因為在過去的5年之中,王瑞賢一直在追蹤這只鴿子。
最終,他掌握了對方的線索,然后找到了那只鴿子。
但是長安并沒有對那只鴿子動手,現在,康德安的這番話讓他意識到——長安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派我來不是評估局勢的,。”
康德安推開車門,熱浪再次撲面而來,
“他們派我來抓那只鳥的。”
十幾分鐘后,在代表處的一間辦公室內,王瑞賢指著圖版上的照片說道:
“范春隱,記者,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他以記者身份為掩護,潛伏在美國及南越勢力的中心,向北越傳遞了無數關鍵信息,對戰爭的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范春隱奉北越情報部門之命,前往美國加州橘郡大學學習新聞學,他在求學期間有意識地培養了自己用美國人的方式思考,并從此正式開啟了他傳奇的間諜生涯。
畢業后,他回到越南西貢,起初他在路透社擔任記者,不久之后,他進入《時代周刊》。由于英文流利、立場溫和、為人誠懇,使得他迅速在西方記者圈中建立了聲望,成為當時西貢最受西方信任的越南記者,甚至沒有之一。”
在王瑞賢介紹著范春隱的情況時,康德安則翻看著他的資料,越看越是驚心。
由于他具有南越軍官和記者的雙重身份,加之此前在軍隊時建立的人脈關系,使他能接觸到南越的高官、美軍的將領,可以參加美軍的新聞發布會,記錄他們發布的戰略簡報,因而他掌握了大量機密。
范春隱一共向北越傳遞了數以百計的機密報告和文件,涵蓋美國的戰爭計劃、軍事戰略、政治變化。
雖然并不知道河內的高層在得到情報后,會多么興奮,但是作為情報人員康德安卻能夠想象得到,那些人肯定會興奮的宣稱:我們仿佛置身于美軍總部!
這其中可能包括美國制訂的“戰略哈姆雷特計劃”計劃,該戰略計劃通過遷移農村人口至所謂的戰略小村莊,以瓦解南越游擊隊的民眾基礎。但是,由于這一計劃的泄露,讓他們獲得了時間去應對美國的計劃,從而,該戰略以完全失敗而告終。
也可能包括“斯塔利-泰勒計劃”,這是美國制訂的一份軍事干預計劃,當該計劃完整地展現在北越領導人面前后,他們洞悉了美國干預越南事務的目的、手段和規模。從而令其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那么現在呢
翻看著報紙的康德安說道:
“他是不是又向北越傳遞了情報”
“是的,根據我們掌握的線索,范春隱已經獲得所有南越控制城市的警察軍隊布防圖,他必定會將其交給了北越,而,北越則有可能……不,他們肯定會根據這一情報策劃新一輪的進攻,而這很有可能徹底扭轉戰爭的局面。”
隨后,王瑞賢用一種肯定的語氣說道:
“而他最神奇之處在于:在他漫長的間諜生涯中,他從未被法國、美國或者南越懷疑。從來沒有,所以……”
看著面前的這位新任站長,王瑞賢說道: